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古籍发行寻找新路径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12/20 作者:贾海燕

众多古籍出版社仍希望新华书店通过改革与之建立长期诚信合作的关系。今年上半年,中华书局以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店为中心建立固定批销点,定期寄发推荐目录并借其辐射周边基层店,使主渠道的发行状况有明显改善。对一些全面发货困难的边远地区,有些社提出了物色发行能力强的单位实行委托代理制的办法。中国书店在北京已有20多个零售门市;与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居住区有业务往来;前不久在韩国建立了分店。古籍出版的“国家队”中华书局每年通过这些渠道发货近2000万码洋
相对“繁花渐欲迷人眼”的图书市场而言,有人将处在全国出版业“三低”之一的古籍专业出版社称为“寂寞的圣殿”。古籍书投入大,印制成本高,印数少,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周转慢,政策性亏损的书不占少数,导致一些古籍社经营举步维艰。于是有人说古籍业是出版业的盐碱地,于是有人提出了善待古籍的呼声。
然而引人深思的是: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古籍社摊位前也一样人潮涌动。读者详细抄录各社新书,见到寻觅许久的书激动不已,坚持要将样书买下的现象并不少见;编辑案头索书信函从来络绎不绝。
“养在深闺人未识”和“踏破铁鞋无觅处”现象共存的窘境表明了古籍出版存在的问题:渠道不畅、渠道单一。
主渠道与出版社互动才能建立诚信合作关系
对多数古籍社来说,主渠道仍是主要的发行渠道,如古籍大社上海古籍社,主渠道平均每年发货4000万码洋,是其他渠道发货量的3至4倍。然而面对新华书店,各社也是微词多多,其中无法统一折扣是反映最多、最令出版社头疼的事情。各社搞发行,应是比质量比品牌比装帧比印刷,而有的社为推销产品在折扣方面大做文章,书店的应和无疑鼓励了这种行为。出版社忧虑长此下去,势必会阻塞推行中国传统文化的进程。上海古籍社发行部朱金钟估计,如果合理统一折扣,公平竞争,该社的发行量还能翻番。众多出版社仍希望新华书店通过改革与之建立长期诚信合作的关系。如:1.尽量合理折扣。2.进货对专业性古籍社多重视,适当备些货。3.减少结款的困难程度。4.销售过程中注重古籍书的宣传。
尽管新华书店有诸多这样那样不尽人意之处,但遍及全国的大网络,多年稳定的订货系统是其他渠道不可比之处。因此,出版社主动出击,将新华书店的有利之处为我所用,会使图书市场别有洞天。今年上半年,中华书局以江苏、浙江、湖北等省店为中心建立固定批销点,定期寄发推荐目录并借其辐射周边基层店,发行科负责人张振相说,原来靠一次征订只能回数二三百部,第一次发货只能发总印数的20%,现在向全国推行推荐目录之举使主渠道的发行状况有明显改善。对一些全面发货困难的边远地区,有些社提出了物色发行能力强的单位实行委托代理制的办法。
自谋出路向多轨发展
古籍专著有其自身的销售特点,综合性的新华书店无法独宠古籍也不能包办一切,因此古籍出版社走多轨制发行至关重要。
所有的古籍社都不愿待字闺中。从各出版社已有的经验,实施或未实施的想法中撷取几条,对拓宽古籍发行渠道或许有借鉴作用。
1.形成固定的销售渠道。诸如中国书店、上海书店、广州古籍书店等古籍书的专销店已发展有固定而灵活的发货网络。中国书店在北京已有20多个零售门市;与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居住区有业务往来;前不久在韩国建了分店。古籍出版的国家队中华书局每年通过这些渠道发货近2000万码洋。
2.冲出主渠道和零售饱和区,直接送货上门或实行代销制。搜集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等的有关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带样书上门或寄宣传品。还可以在每个单位发展一名联络员加强联系。
3.将眼光投向国外市场。齐鲁书社投资200万近期出版的《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影印本》,印制的500部中有160部已和国外签协议;天津古籍的《北洋军阀史料》(定价1.6万元)发出去60套中有50套发向国外。定价高国内学术界要量少的书销往国外能减轻出版社的资金压力。
4.举办专门的古籍订货会或书市。古籍市场至今没有专门的成规模的订货会和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