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尽快调整发行产业结构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10/31
作者:蒋敦雄
摘要:
农村图书发行和一般图书发行,一直是书店发行工作中的两个薄弱环节。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书店的销售总量年年增长,从而掩盖了这两个方面存在的严峻状况。书店的日子不但可以过得去,而且还比较好,因而容易使人满足,抓与不抓无所谓,缺乏紧迫感,更谈不上优患意识和危机感。
新华书店销售总额的增长,大家心里都清楚,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课本教材发行量的增长;二是定价的提高。前者靠国家的政策保护。基本上属于计划性、垄断性经营。课本教材发行,是国家交给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必须很好完成。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国家正是采用课本教材专营的机制来促进、支持搞好一般图书发行和农村图书发行。因此,不能有负国家的初衷,“躺在课本上睡大觉”,而应该利用这个有利政策去完成其他两项任务,把一般图书发行和农村图书发行搞上去。
改变目前书店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状况,是当前深化发行体制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必须由重课本教材发行向重一般图书发行转变,由重城市发行向重农村发行转变。
俗话说,“居安思危”,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那种靠计划产品,垄断经营能否长期保持下去很难预料。这真是“近忧”虽无,“远虑”难说。以中小学课本的编辑出版来说,已由传统的人教版统编一套教材的状况,改变为目前由几家出版社编辑出版8套半教材的状况,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继音乐、美术教材由地方编辑出版,最近又扩大到了历史学科。就中小学课本的发行来说,以最近回归祖国的香港为例,就不是由哪一家发行机构垄断经营,而是由多家发行机构经营。课本教材市场,基本上三分天下,以英国牛津出版社的英文课本执牛耳,其次是三联出版集团所属的“中华”和“商务”的中文课本,再次才是香港其他出版发行单位。其间充满着十分激烈的竞争,全凭出版发行单位积极推销,努力争取。有朝一日,这种情形是否会来临就很难说。一个有远见,有作为的企业家,就应对形势有极清醒的认识,早有所思考,有所谋划,凡事预则立,临渴掘井怕是无济于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