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出版社转型新景观“学院派”进入发行部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3/13
作者:王颖,尚英林
摘要:
“干不了别的,那你就去干发行吧”。这种观念在出版社一度几乎是无需求证的公理。然而这个说法已越来越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了。一些高学历的读书人开始慢慢进入发行这块领地“干不了别的,那你就去干发行吧。”这种观念在出版社一度几乎是无需求证的公理。然而这个说法已越来越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了。一些高学历的读书人开始慢慢进入发行这块领地。例如:北大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李东(硕士);三联书店发行部主任王明春(硕士);甘肃人民出版社发行部李鹏(硕士)、还有一些出版社重新调兵布阵,将原来的编辑部主任、副主任纷纷调到发行部。例如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等。而前不久广东人民出版社更是对发行部进行了全方位改组,6名业务员中有5名均毕业于武汉大学发行系,以至于有人戏称“学院派”取代了“绿林派”。
发行为何聚焦读书人
有人说,“书是文化的基因”。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社的发行部门却是被文化遗忘的角落。不了解基因密码,甚至连书名都理解不了的人也能做发行。因为昔日的发行部门多是一些填单子、办手续等事务性工作。行政人员、勤杂人员,随便什么人都可脐身其中。发行部门在出版社处于低级,不受重视的位置。发行人自然也没有高的地位,往往是别的部门不要的才给“贬”到发行部。
今天的发行部无论在功能、作用、地位上,都与过去有天壤之别,如今的发行人,也似乎可以扬眉吐气。虽然储、运、发依然是其本位职能。人民文学社发行部张福海先生认为,“发行商就是推销商、推广商,它要参与市场,通过策划、宣传打开市场,同时要了解市场,从而指导编辑策划选题。”如果说在新华书店统购包销的年代,发行部门还处于出版社边缘位置的话,那么在自办发行如火如荼的今天,发行部门的地位日益得到强化。同时,许多人也渐渐明白:不是人人都能搞好发行工作的。正如中华书局宋一夫总经理所言:“图书的发行、营销本身是一门学问,需要按理性、按科学运作。”
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李鹏认为,较之于一般商品的推销,图书的发行则更富挑战性,因为它的品种不断变化,情况较复杂,不能像其它商品那样采取相对稳定的操作方式。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部李东说:“搞图书发行,尤其是学术图书的发行,没有一定的知识、学养是不行的。”同时,三联书店发行部王明春也指出,提高发行人员的素质也是出版社与民营渠道竞争的需要。民营渠道在早期很少有高学历人介入,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文化层次低的人渐渐被淘汰,现在民营渠道中读书人越来越多了。
在问及为何选择读书人办发行时,人民出版社薛德震社长说:“这是因为读书人熟悉书、了解书、爱书。”前不久起用硕士、博士办发行的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则总结出两点,一是因为读书人懂书,也最懂读书人的心理,二是因为这样可以反馈信息,更好地指导选题。
当然,高学历的读书人未必就精通生意经,只懂书不懂市场的书呆子依然不适合搞发行工作。然而正如李东所言,有一定知识修养的人具有较大可塑性,把他们培养成成功的发行人,较之那些仅有工作经验缺乏文化底蕴的人,仿佛更容易一些。
读书人办发行,走的可好?
甘肃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主任李鹏,称得上读书人办发行的先遣队员。早在1995年,他就迎着众人不理解的目光,完成了从编辑到发行的角色转换。当时,他所在的不足10人的敦煌文艺出版社库存已达数百万,李鹏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即将其全部消化掉。出手不凡的他在某次订货会的举动曾令许多人大惑不解。他没有将带去的本版书《苦茶》拿出来,而是建议将印好的封面、招贴全部销毁。因为它发现这本书的形象设计与会上的其它书相距甚远,如果按其原貌发售极可能把这本内容不错的书糟踏了。经过反复论证劝说,他的提议终获首肯。该书重新包装登陆后,大获成功,如今已连出四版,常销不衰。
曾任某杂志主编的王明春是去年3月份调到三联书店任发行部主任的。这是一家以出版学术著作为主的出版社,一度奉行“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信条,很少主动作宣传,主动出击市场,往往都是一些媒介主动找上门来招揽广告业务,每年的宣传预算很少,还往往花不完。而现在的三联更加注重主动策划、宣传,王明春表示“要让大家知道;深巷里还有好去处”。
在《我的一个世纪》即将出版之际,三联发行部将这本书寄往全国几十家城市报纸副刊部,收效甚佳,大多数报纸都以缩写、改写、连载等形式刊发。这一行动以极小的投入为这部书的热销做了绝好的前期宣传。去年由王明春策划开通的“三联打假热线”更是受到广泛关注,为书店树立了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