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读书随笔热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1/2
作者:
摘要:
1997年,在延续多年的随笔的持续热销中,读书随笔成为热中之热。
说不清是因为看别人“读书”已经成为时尚,还是因为匆忙的现代人已没时间读书、因而看别人读书至少能够聊补于无,那类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为抒发载体的随笔、杂感类文字的出版,这一年尤其昌盛。
在这类读物中,影响和规模较大的有辽教版的《书趣文丛》(5辑50种),北京版《现代书话丛书》(2辑16种),华文版的《东轩书趣文丛》(1辑20种),中央编译版的《读译文丛》(4辑40种),上海文汇版的《阁楼文丛》(1辑5种),浙江人民版的《今人书话系列》(1辑12种),三联版的《读书文丛》(新1辑17种)……等等。
如此大规模地出版有关读书的“书”,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这类图书的热销,对于传播新知识新观念、营造书香社会功不可没。而且,这类图书较为广阔的读者市场也说明,尽管社会变革步伐加快,价值体系乃至于文化消费日趋多元化,可热爱读书的潜在热流从未间断……而所忧则是,这类杂感、杂议、甚至多为借题发挥式的读书随笔的热销,刚好与严谨、认真的书评专著的冷清相映成趣。事实上这类较为随意及个人化、情绪化的读书随笔,对于读者性灵、性情方面的陶冶而外,其影响力乃至于权威性是微乎其微的。这也就是说,在这些读书随笔中,有些极富真知灼见的篇什本来会成为很好的书评,而现在却过分地随笔化、杂感化了……这非常可惜。而从读者的角度说,看别人读书毕竟如同看别人谈恋爱……那份激动或者紧张,那份大汗淋漓或者面红耳赤,毕竟隔膜。对于一个成熟的读者而言,临渊羡鱼,莫如退而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