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春潮涌动 百舸争流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1/2
作者:欧宏
摘要:
刚刚过去的1997年,实在是令中国书业界既兴奋又紧张,既匆匆如白驹过隙,又悠悠似小河流水。这一年,在纪念商务印书馆成立100周年暨中国现代出版业10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和反思100年的出版史,中国的出版人有了更多的觉醒、更多的义无反顾;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带给大陆出版业的不仅仅是种种观念和操作方式的接轨,更多的则是觊觎着中国市场而把香港作为桥头堡的几乎所有国际型的大出版商;这一年,党的十五大再次竖起了一方里程碑,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产业化已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更多地踏着计划经济之船享受着文化事业的种种利与弊的中国出版业,在设计自己的发展蓝图时虽不乏困惑与茫然,却也禁不住春潮涌动。
集团化与股份制一个又大又热的话题
这并不是一个最新鲜的话题。各种形式的集团,这几年比比皆是,但尚无一家规范的、成熟的出版集团可以作为范例提供给人们。因此,在去年这种大气候下它便成了最重要最热门的话题。
被称作“东北三虎”之一的辽宁,在这方面却频频爆出新闻。先是将辽宁教育出版社教材科与辽宁古籍社合并,成立了辽海出版社,拉开了辽宁搞集团的序幕。按他们的设想,未来的集团,将以辽海社为核心企业和控股单位,以新华印刷厂、辽宁省店、外贸公司、物资供应公司等为紧密层企业,吸收价值一个亿的“布老虎”品牌加盟。为此,他们成立了由辽海社、新华厂、省店和春风文艺社合资的辽宁“布老虎文化有限公司”。辽海社是公司最大的股东,占总股金的25%。如果说“布老虎文化有限公司”的各股东单位都是辽宁新闻出版局的下属单位,还基本上算是“体内循环”的话,“布老虎发行有限公司”的新意则在于,它已经跨出了地区,联合的是广州、上海、北京、大连及沈阳的几大图书城,而且专为一个品牌。上述两家公司均成立不久,效益尚未显现出来。来自辽宁的最新消息是,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批示要加快步伐完全按经济规律和资产纽带来组建集团。
北京王府井外文书店股份有限公司应该是业内一个比较早的和比较规范的股份公司,它不但有出版社为其股东,还有相当数量的业外资金注入,且基本做到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成立三年业绩骄人。但因种种制约,它的再发展受到了影响。而北京市新华书店作为一家老字号的发行企业,也困难重重障碍多多。也许1997年对于这两家书店的意义在于,作为独立的个体,这是它们存在的最后一年。一个合并这两家书店成立一家完全崭新的书店的方案已然敲定,资产的评估及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已经完成,经营管理的人选和运行方式也已确定,企业的登记注册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建集团,造大船,建股份公司完成改制,1997年花去了上海出版人最多的心血。他们预备成立两个出版集团一个发行集团,发行集团的构架基本搭好,布局也已形成。出版集团一个以上海人民社为主体,另一个则包括了科技社、教育社、科技教育社、少儿社、译文社和古籍社。上海人对他们的集团充满信心,虽然目前上海出版集团的具体方案尚未出台,但上海值得关注。
中国出现真正的出版发行集团还有多长时间?
山东和四川,当年是出版总社与出版局分离,但四川早已由分到合。只有山东出版总社是硕果仅存的企业建制,并已获得省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授权。不少人认为“山东模式”也许为建立出版集团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先决条件。记者11月中下旬在山东采访,发现山东出版业有思路有想法,也有矛盾有分歧,但要诞生一个“国际惯例”式的集团,仍有不少困难,这其中的核心自然是如何在改制中实现以资产为纽带,而没有行政命令的色彩。
在1997年出版业集团化与股份制的进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书店的积极性高过出版社,发行比出版活跃。单北京的不少出版社,如外研社、人大社、作家社、华夏社、人民社、三联书店等等,就分别接收了来自山东、上海、广东等地书店征求加入某种集团或股份制公司的函。出版社方面告诉记者,兴趣不大。一是因为尚无具体的对出版社有诱惑力的方案,二是出版社还需观望观望,因为对绝大多数出版社来说,尚不是一个完全的企业。
也许出版业中人没有不思索集团化和股份制的,但真正如上述单位采取行动或有明确思路的,却远不能算多,有的出版和发行的大省强省仍按兵不动,有的在前两轮改革中为出版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省仍静如秋水,有的很想搞集团但不知道怎样才能诞生真正的集团。动与不动自然各有各的道理,但这表明集团化和股份制在1997年的中国书业,的确还只是一个话题。
开放和封闭一场时缓时急的较量
某些发货店的过度主分硬性摊派引起销货店普遍非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