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人看谁在引领出版风潮
摘要:
■商报专题报道组
“二八定律”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商家80%的销售额来自20%的商品,80%的业务收入由20%的客户创造,等等。图书出版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一个细分市场中有成千上万个品种,但其大部分的销售收入却可能是由其中的几种超级畅销书带来的,甚至某一个细分市场的空间活跃,有时就是靠一种书的畅销来带动的。
那么,哪些细分市场是近几年的热点所在?在不同的细分市场里,谁拥有创新和领导能力?我们选择了少儿、健康生活、类型小说、大众历史、大众财经、绘本、青春文学等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细分市场,约请十余家书店的经理、采购人员、柜组长,畅谈来自一线的真实认知(详见本期第2—3版)。
根据对书店人回答的分析,从细分领域来看,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对多个细分市场都有所涉足,特别是在类型小说、大众财经领域竞争激烈。除此以外的其他类别则少有重合,各有“领头羊”,其中绝大部分是走小而强、小而精路线的出版社。这些社因为专注于某一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从而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也获得了在该市场的口碑,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不少中小出版社已形成共识:四处播种未必能四处开花,选准方向,一条道走到底,方能开辟出自己的一块天地。从图书内容上来看,贴近现实的作品无疑更容易受到读者的欢迎。
书店人看谁在引领出版风潮
贴近现实,听起来像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白话,但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图书市场的成熟,如果现在谁还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去做一本超级畅销书,那种好声恐怕已千载难逢。
大众财经类图书最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近3年来的畅销品种均与现实环境环环紧扣。根据商报·东方数据2008年度统计,机工社和中信社牢牢占据着第一阵营,前者在职场管理类图书方面优势明显,后者则以把握时代热点见长。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广东经济出版社等紧随其后。
健康生活类图书更是表现出强烈的现实性。当人们开始追求较高的生活品质,当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关注自己的健康,保健类、菜谱类、休闲运动类、生活艺术类等图书销售的一路走高也是在意料之中。江苏文艺出版社、青岛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吉林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等屡被书店人提及。
大众历史类虽然不是新兴的类别,但从近年来的趋势看,当年明月和易中天的作品都是采用更为贴近现代读者的语言形式解读历史,从而赢得了读者的追捧。书店人认为,最活跃的出版商当属“明朝那些事儿”系列的出版方中国友谊出版公司。除此之外,出版此类图书较多的还有中华书局、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少儿类自2006年开始异军突起,每年的销售增幅都接近或超过10%。浙江少儿出版社凭借“冒险小虎队”系列稳居头名,接力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北京少儿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表现稳定,其中浙少、二十一世纪产品线较长,畅销和常销相结合,各个板块都有产品分布,且同质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强,可谓中流砥柱。湖北海豚则是近两年的后起之秀。
小说一直是图书市场的主力军,近两年各种类型小说表现抢眼,如悬疑、金融、军事类小说等等;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读者关注自身多于外部,由此带来官场小说、职场小说等类型小说的热销;此外,电影、电视同名小说走热也成为一两年来的一大看点。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译林出版社、陕西师大出版社等在这个市场上竞争得风生水起。
青春文学类自2003年以来热度一直有增无减,不同体裁与类型大大发展了青春文学的领域,市场竞争日益趋烈,2008年这一领域品种创历史新高,销售也持续攀升。长江文艺出版社北京图书中心、辽宁万榕书业、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朝华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等均十分活跃。
从书店人的反映不难发现,首先,图书分类中交叉与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如类型小说、大众财经、大众历史类等等,越来越多的图书很难清楚地将其归为某一类别,成为卖场分类上架时遇到的新课题。其次,童书出版被不少出版社视为开拓市场的“灵丹妙药”,纷纷涉足,加剧了少儿图书市场的竞争,也是同质化最为严重的细分市场之一。(商报专题报道组 金霞 钱秀中 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