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解读30年外研发展经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1/24 作者:

\Images\2005-2009\20091124T5001.JPG

回顾外研社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体会到,外研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得益于坚持以政治方向为根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出版方针,坚持“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战略,推动外研社快速发展;关键得益于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努力克服思想上的保守和观念上的陈旧,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不懈地提高经济效益;关键得益于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用改革的思路突破体制上的束缚,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用创新的办法不断地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关键得益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规模扩张的道路。概括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四句话:不动摇,坚持抓方向;不争论,埋头搞发展;不犹豫,坚持搞调整;不保守,大力搞创新。

不动摇,坚持抓方向

始终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是外研社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

坚持政治方向是立社之本。外研社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办社方向紧密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办社宗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该说,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是外研社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方向的正确,所有的发展都是空谈。

多年来,外研社之所以不出政治问题,不打“擦边球”,不出低俗的出版物,是因为认真做好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树立了正确的导向意识和质量意识。从社领导到普通编辑,头脑中都紧绷着一条线,这就是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多年来,外研社从不卖书号,也不与个体书商搞合作出版。对有政治问题、民族、宗教、外交内容的图书更是严格把关。多年来,外研社没有出过一本有政治问题的图书,也没有出过一本有重大学术问题和知识问题的图书误导读者。外研社深知,出一两本好书不能创牌子,而出一两本坏书就能砸牌子。正因为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外研社才得以埋头搞发展,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

二是外研社有一支政治素质很高的管理干部队伍、编辑队伍和质量检测队伍。外研社每年的书稿质量合格率都达到90%以上,有时连续三年在全国图书质量专项检查中都获得了好评。这与外研社的编辑认真负责,质检中心严格把关是分不开的。

三是外研社有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为了保证不出任何问题,外研社严格实行“五审制”,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并设有专门的质检中心,这两大措施在出版界也是不多的。

外研社因此受到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和北京市委等上级有关部门的表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出版社”“先进高校出版社”“讲信誉、重服务出版单位”“全国教材先进管理单位”等荣誉称号。

不争论,埋头搞发展

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是外研社持续快速发展的先导。

外研社在1992年制定的改革方案中就这样描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外研社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从那时起,外研社就把发展作为主题,当作中心,一切工作都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于这个中心。

当初建出版大楼时,有很多人就争论“盖楼有没有用”等。但是外研社不争论,等盖起来再看。大楼建成后,给外研社带来极大的社会影响和品牌效益。在建设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时,社内外也存在争议,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会影响图书主业的发展。外研社用了两年多时间把会议中心建成竣工,创造了建筑上的奇迹,建成后,为社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培训了大量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有力地推动了英语教学改革;同时,也有力维护了外研社教材市场份额,极大地推动了外研社的发展,外研社用务实的行动和发展的事实回答了各种质疑与非议。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离开了发展,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只有发展才能最大程度上统一干部员工的思想,只有发展才能真正凝聚干部员工的力量。千道理万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千任务万任务,发展是第一要务;千难题万难题,发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

坚持了快速发展,外研社才有实力。在全国100多家大学出版社中,外研社的综合实力居于首位,在全国570多家出版社中,外研社的综合实力排在前几名。有了实力,外研社才能承担重大项目,才能抵御巨大风险;有了实力,外研社才能在对外交往中占领先机;有了实力,外研社才有更大的发言权。没有发展,没有实力,只能纸上谈兵。

坚持了快速发展,外研社才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外研社的成功经验。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这是正常的。要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矛盾,关键是加快发展,发展带来的问题只有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坚持了快速发展,外研社才有了凝聚力。上世纪80年代,外研社招聘编辑根本招不到本科生,只能招专科生和高中毕业生。现在最起码是硕士毕业生,而且是要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外研社的周围,集聚了一批有理想、有才华的年轻人,他们热爱出版事业,勤勤恳恳,无私奉献。而这种凝聚力源自于外研社的快速发展,只有快速发展的企业才能给优秀人才施展才能的机会,进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坚持搞调整

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变革,是外研社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不犹豫 ,一是战略方向的调整。“八五”期间,外研社认识到国内图书市场正进入新的细分化阶段,数量的扩张将让位于质量和品位的提高,适时地提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特色要效益”的集约化发展战略,实施了“由数量增长型向优质高效型转变”的精品战略部署。1999年提出了“以教育出版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从原来的以一般图书出版为重点转移到以教育图书出版为重点,加大各类课堂教育、技能教育教材的出版力度。2002年,进一步提出规模效益战略,正确处理规模与效益的关系,调节好码洋与利润的平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以出版为中心,以教育培训和信息服务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成为综合发展的教育服务提供商”的战略方向。其他还有很多战略布局,如开发电子产品、向汉语出版领域进军的“走出去”战略等。

二是人才结构的调整。在向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现代出版企业中,只有外语专业人才,只有专家、学者型的编辑队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大批高级经济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来完成对出版社的经营管理,所以外研社又引进了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财务人才和计算机人才等。

三是组织结构的调整。早在1992年制定的改革方案中外研社就提出:机构能设能撤。外研社的组织结构年年有调整,经常在调整。调整的原则是发展的需要。

四是产品结构的调整。“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以出版为中心,教育培训、信息服务为两翼,数字化出版、产学研结合,打造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

不保守,大力搞创新

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求变,是外研社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

发展模式的创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即从专注于英语出版,到扩大规模,兼顾外语、汉语、科学、少儿出版,并对资产进行多元经营,如今又转向更高层次的专业化——集外语出版、教育、培训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展。

出版模式的创新一方面,以纸介图书出版为中心,向期刊、电子、音像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领域扩张,形成多媒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另一方面,强调出版与培训、科研互动互补。通过书、刊、盘、网联动,科研、出版和教育培训互动,使单一的纸媒体出版向多品种、多元化、多载体、多形式的现代化出版模式转化,构建立体化的出版格局。建立大型的英语语言信息资源库。语言信息资源库的投资和建设推动了网络教学和网上出版的进程。

营销方式的创新一是销售观念的转变,从简单的市场发行到市场营销的转变;二是营销主体的转变,从纯粹的销售人员做营销工作转变到编辑和销售人员相结合的营销;三是营销客体的改变,从向销售店的推广转变到直接向用户的推广;四是营销手段的改变,从推广产品转变到推广一种观念;五是衡量标准的改变,从讲码洋到讲实洋的转变。16个信息中心的成功建立与经营,体现了“用本土文化占领本地市场”的营销理念。

管理思想的创新第一,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在社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实行社务委员会、编辑委员会和经营管理委员会三个委员会的管理制度,形成一个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经营管理体制。第二,改革人事制度,坚持“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机构能设能撤”的原则,重视职工的文化素质与业务素质的提高,不拘一格用人才。第三,改革分配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兼顾效率与公平”,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年薪制以及效益奖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