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人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1/24
作者:李朋义
摘要:

许国璋(1915.11~1994.9)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和语言哲学家。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主任、外国语言研究所所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40多年。主编《英语》教材在外语界享有盛誉,通用全国近40年。

路易·亚历山大(1932.1~2002.6)英国著名英语教育家、作家,他编辑的《新概念英语》、《跟我学》、《朗文英语语法》等大批享誉全球的、最为经典地道的英语学习教材,在全球英语学习者中影响深远。《新概念英语》等教材是他留给广大英语学习者最宝贵的财富。
■李朋义
人有人品,书有书品。朴实、严谨、精微,这是《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两本书的共同特质。书如其人,这也是两书作者许国璋教授和亚历山大先生的治学风范和处事风格,他们的师德人品和著作同样令人景仰。
一个人就像一本书,与一个人交往就像阅读一本书。读书是给大脑补充信息,学习知识;而读人则是滋养心灵,哺育智慧。
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作为一个出版人,我与《新概念英语》和《许国璋英语》这两本书结有不解之缘。这段渊源经历了读书、编书和出书三个阶段,我也由此与两书的作者——亚历山大先生和许国璋教授结下了深厚情谊,并收获了两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读书学知识、长见识,也读人学做事、学做人。
与两书渊源的第一阶段是读书,也就是学知识的过程。《新概念英语》和《许国璋英语》是我学习外语的启蒙教材。我是在1970年代末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学习的,正赶上整个国家改革开放起步,知识解冻、文化复苏的重要时期。对求学的学生来说,那时候可供选择的图书非常有限,高质量的教材就更为难得。进入大学后,我接触到的第一本教材就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以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和丰富鲜活的文化信息被业界专家视为“迄今最好的教材之一”。捧读好书,如面良师。作为成人学习者,我在初学英语时碰到许多困难,是《新概念英语》激起了我学习英语的兴趣,使我树立起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时至今日我还能背诵出其中部分经典篇章段落。
《许国璋英语》是我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的另外一本经典教材,该书第一版于1964年面世,至今已有44年。在我国英语教学园地中,《许国璋英语》曾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枝独秀。1963年,我国度过三年困难时期,经济开始复苏。当时的外交部长陈毅元帅,预见到我国将与欧美等国家扩大交流,有必要加紧培养外语人才,于是指示有关人员编一套供各地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这就是《许国璋英语》。
《新概念英语》和《许国璋英语》作为经典的英语教材,影响了几代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我甚至认为,这两本书对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对推进中国英语教育的进程都产生了很积极的意义。读这两本书,同样让我收获了知识,增长了外语技能。
与两书渊源的第二阶段是编书、出书的过程,也是和两书作者联系交往,向两位长者学做人处事之道的过程。在外研社编写出版《新编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的过程中,两书作者许国璋教授和亚历山大先生以身示范,教给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两位长者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引领我在出版之路上成长、成熟。
初识许老是我在北外读书的时候,那时多次听他的讲座,为他渊博的学识和地道风趣的英语演讲所折服。1980年,我毕业分配到外研社工作,并兼任“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秘书工作,而许老正是该委员会副主任兼英语组组长。由于工作的便利,我有幸和许老有很多接触的机会,亲身感受到他精深的学问和崇高的品德。当时,许老为了支持母校,支持外研社的发展,决定将《许国璋英语》改编,并交给外研社出版。许老一直关注外研社的发展,犹如关注自己的孩子。他曾亲口对我说:“如果我所在学校的出版社落后于别的出版社,我是不会甘心的。”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这样一种真诚的情感时时鼓舞着我和我的同事们。随着时代的前进,许老意识到这套教材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修改。在承担着繁重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情况下,他硬是挤出时间重新修订《许国璋英语》。前后花了6年时间,几易其稿修订的《新编许国璋英语》在1993年由外研社出版。那时我刚出任外研社社长,主持全社工作。《新编许国璋英语》是许老多年心血的结晶,也因此更加受到读者喜爱,成为外研社的拳头产品之一。许老不仅关心支持外研社的发展,他还对我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在编书、出书的过程中,我有更多的机会向许老学习。应该说,我不是许老的亲人,但他待我如亲人;我不是许老的弟子,但他视我为弟子。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忘年交”的朋友。他一直关心我的学习、生活,并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自始至终,我为他谦虚谨慎、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以及严谨治学、温厚慈祥的长者风范所深深感染。
我与《新概念英语》作者亚历山大先生的交往则更为曲折。1990年,中国还没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市面上各种《新概念英语》英汉对照版本并不算是盗版。当时,我曾尝试向朗文公司申请引进《新概念英语》版权,然而由于外研社实力尚弱,申请没被批准。1995年,通过朗文亚洲董事长沈维贤先生的介绍,我盛情邀请亚历山大先生来中国讲学,并商讨《新概念英语》改编出版问题。其间我有幸和他朝夕相处了十几天,多次听他的报告。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一位伟大作者的高尚品德,他尽职尽责,平易近人,能容忍别人的过失,乐于表扬他人的优点;他睿智、学识渊博、智慧幽默。我一直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也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亚历山大先生和其他中外专家共同投入到《新概念英语》的修订工作中,我和他也因此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忘年之交。1997年,《新概念英语》新版由外研社正式出版发行,距我1977年第一次阅读该书整整20年。时间跨度虽长,但编书出书的收获和读书时的心情同样精彩。亚历山大先生对中国充满感情,直到2002年4月,亚历山大先生逝世前两个月,我们还在英国伦敦见面,他那时还念念不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还规划着我们未来的合作。如今,《新概念英语》作为最经典地道、最权威的英语学习教材,已经在中国深入人心。而在亚历山大夫人Julia的努力下,《新概念英语青少版》也由外研社出版了。
人有人品,书有书品。朴实、严谨、精微,这是《许国璋英语》和《新概念英语》两本书的共同特质。书如其人,这也是两书作者的治学风范和处事风格,他们的师德人品和著作同样令人景仰。
2003年,外研社先后为许国璋教授和亚历山大先生这两位中外作者塑造铜像,以缅怀他们的才学品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在我的内心,他们不仅仅是我读书、编书、出书的作者,更是像老师和长辈一样可亲可敬的贤者,他们高尚的品德更对我产生深刻的影响,让我一生受用无穷。至今,只要路过这两座铜像,注视他们,依然让我感到温暖和力量。
两位老人永远是我做人、做事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