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以赛会友以赛促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1/24 作者:田丽丽

上世纪90年代,外研社社长李朋义就提出要办品牌出版社的理念,外研社通过“品牌人、品牌书、品牌社”三步走战略,让外研品牌无形资产不断升值。为此,外研社多年来倾心投入各种公益活动与赛事,从1996年开始每年投资100万元举办“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投资300万元举办“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004年,又投资100多万元承办了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并举办“外研社·朗文杯”新概念英语大赛;2008年,承办了“北京社区奥运外语培训大讲堂”,对窗口行业员工、社区居民及青少年在晚间业余时间和周末假日进行外语培训辅导,义务培训近10万人次等等。

外研社所作的这些努力对推动中国英语教学改革、营造全民学英语的氛围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活动也塑造和强化着外研社的品牌。在李朋义看来,这不仅仅是外研社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外研人作为“企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其他品牌赛事

全国中学生英文读后感大赛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主办,英语学习杂志协办,每年有80多个城市的2000多所中小学1000万中小学生直接间接参与,已举办8届。

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主要面向全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经过各地的初赛、复赛,在中央电视台总决赛。

“外研社杯”全国青少年网络视频英语口语大赛

由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外研社承办,选手的作品上传到指定网址,网友参与评选。

“外研社”上海市中学生作文大赛

上海市70万中学生参赛,通过网络上传作品,获奖选手在中考、高考都能加分,影响力大,获得家长、学校普遍认可。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针对在校大学生英语应用的高端赛事“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正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英语演讲赛事,不仅直接让广大参与其中的大学生受益,更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英语应用教学,推动了英语学习热潮,这是外研社呈献给社会的一份厚礼。

权威公正的比赛进程,细致周到的比赛服务,价值不菲的比赛奖励……这项赛事以其公益性给予了广大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无穷的享受和成功的机遇。而为此,外研社对每届大赛的投入都在数百万元之多,还要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屈指算来,“CCTV杯”走到今年已经轮回了8次,每届大赛要经历半年时间,先是各省两个月的准备期,然后是一个月的初赛和2天的复赛,最后才是观众们所看到的半决赛和决赛。对外研社来讲,每场赛事都可以说是“全民投入”:所有人开动脑筋,在筹备会召开之前制定本年度定题演讲的题目;市场部负责协助各省复赛的筹备与组织;编辑部负责半决赛与决赛500多道赛题的筛选;多媒体部负责综合知识评分系统的制作与赛题的呈现……每个人都是演讲大赛这架巨大机器上的细小齿轮,一起努力保证这架机器的正常高速运转。而到了半决赛阶段,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倾巢出动”,活跃在会场布置、报到接待、选手准备、抽题、新闻报导、评委嘉宾接待等等岗位上,大到抽签仪式,小到证书填写,广到所有选手、老师、评委、嘉宾的餐宿出行,细到每一位选手上场前麦克风的摆放,件件精心。

曾有人不解地追问,外研社为何倾心倾力投入这项赛事?对此,李朋义坦言了他的“义利”观:“企业家应该意识到为社会福利贡献爱心是企业家的使命与荣耀。作为国内最大的外语教育图书出版基地和外语图书市场的领跑者,外研社对全民外语教育负有可推卸的责任,外研社也有实力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有能力更好地回报社会。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提升全民外语素质,正是我们一贯秉承的办社宗旨,也是外研社作为‘企业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正是李朋义口中的这份责任和义务,使得8年来,“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在持续进步着,成长为显示中国大学生英语最高水平,最具权威、最有影响力的大赛。2008年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参赛的学校达到800多所,直接参与的学生高达数十万人。很多赛区都创下了参赛院校和参赛选手的最多数量纪录,复赛的竞争也呈现出空前的激烈程度。

每一次大赛都像是进行着蜕变。大赛选手无论从知识内涵、表现方式、反应能力、心理素质等种种方面都比往年更胜一筹;指导老师无论从培训方法、扣题方向、知识储备、耐心程度等执教经验来看也都更为丰富;专家评委时常更换以免思维定式及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工作人员用他们的专业和敬业完善大赛的各个细节。

大赛已经超越了帮助选手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的意义,更帮助他们增长阅历,体会人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往届的优胜选手们会回来做主持人,描述国外所感,鼓励来年的选手力争上游,而外研社会根据他们的认知及时更新大赛的内容、模式。可以说,在赛事的大后方,已经形成了优势人才的汇聚地。对于许多指导老师而言,“CCTV杯”不只是学生们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也是他们调整教学模式的机会。在不少学校,“CCTV杯”已经成为教师考评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无形中也推动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

积极探索英语学习的方式,推动英语学习浪潮,扩大各校之间的沟通接触——作为中国外语出版的旗舰,外研社一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个理想。

1997年4月,“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CUESA)”(现为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成立,将其秘书处设在了外研社。为了推动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展现外研社的形象,扩大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外研社开始承办该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国英语辩论大赛。由此,由外研社主办,国际英语口语联盟(UK)和中国高校英语口语协会协办的“外研社杯”全国性英语辩论赛诞生。

13年来,由于赛事规模盛大、参赛选手优秀、赛程及评分标准与国际惯例接轨、评委组成权威,“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最高水平、影响最大的的英语辩论赛,代表了我国英语口语教学的最高水平。每年的“外研社杯”都是外研社的一件大事,除了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外,外研社一直不断地对赛事进行改革,使其与国际大赛接轨。2003年,从第7届比赛开始,在北京总决赛的预赛阶段开始采用国际上惯用的“议会制”,更为强调辩手使用英文连续陈述的能力和对场上节奏的控制能力。经过两年的试验,2005年,第9届“外研社杯”进行重大改革,全部比赛采用“议会制”辩论赛形式,不在各地设预赛,而是将所有的参赛队伍集中到北京,采用循环赛制,所有参赛队伍都要经过8轮循环赛,综合排名确定16强进入淘汰赛,最后进行角逐。

“外研社杯”已经走过了13年的历程,每届比赛全国各地近万名大学生直接参与,加上百所高校选拔赛在内,现场观众人数达几十万之众,间接受众则超过百万,各个学校为选拔辩手在校内举行各种英语竞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积极性。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辩题使学生们更加关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热点,在辩论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思辨能力。各个参赛高校普遍认为,“外研社杯”为推动高校的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研社杯”为中国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的同时也为很多优秀辩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据了解,目前已有近20位辩手进入外交部工作,另外有大量的优秀选手进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并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

世界千姿百态,多一种语言来认识,来了解,看到的风景必将更加精彩。“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为中国的大学生们打开的是一扇欣赏别样风景的窗口。

“外研社·朗文杯”新概念英语大赛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操练和自我纠正。背诵是提升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最古老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对英语语素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非常有益。为了鼓励更多的学习者提高英语学习热情,充分领略新概念英语这套经典教材的魅力,打好扎实的英语基本功,2004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亚洲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外研社·朗文杯”新概念英语大赛。

根据《新概念英语》的难易程度,大赛共设置了A、B、C、D四个组别,背诵范围分别为《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至第四册的内容,除了第一册限制报名者必须为小学或幼儿园的学生外,其他三组没有年龄的限制。每个组别都将产生冠亚季军奖和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若干名,获得冠亚季军的选手不仅能获得奖杯和证书,还能得到外研社价值1200~2000元的奖品,每组的冠军还能获得由外研社赞助的赴国外访学机会。

作为外研社实施“面向全民外语教育”战略的一个公益活动,大赛至今已经举办了6届,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轮“新概念”的学习热潮。这让一直负责赛事的外研社员工们感受到了付出的快乐,他们对每一届大赛所取得的进步都记忆犹新。第一届大赛举办时,以北京赛区为主,周边的天津、河北也有少数人参加,报名人数只有2000多人,而到2005年第二届大赛时,赛区扩大到江西、珠海,报名人数已增至2万人左右,2006年,赛区扩大到8个,全国报名参赛人数达8万余人,选手最小的只有6岁,最大的已年过半百。2007年,赛区扩大到9个,报名人数增至10万人。令亚历山大夫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不仅仅是参赛人数的增加,还有参赛选手水平的提高,她将其归功于中国重视英语教育的结果,她相信这些孩子的前途会很美好,中国的前途也会很美好。

曾多次担任总决赛评委主席的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专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对新概念英语大赛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通过准备和参加比赛,选手们不仅仅提高了英语能力,也提高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外研社举办这样的比赛对于提高中国孩子整体的英语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2008年的赛场上,选手机智、幽默的回答让现场笑声不断,不论冠军还是没有进入前三名的选手都从他人身上看到了长处,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就像一位母亲所说:“我不在乎孩子取得第几名,这个准备的过程就是可贵的,他一遍遍地去背诵,不用我们催,这就是进步。”          (本版采写/田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