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品牌立社特色经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1/24 作者:谢迪南

\Images\2005-2009\20091124T3102.JPG

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

\Images\2005-2009\20091124T3103.JPG

■商报记者 谢迪南

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对于湖南文艺出版社(以下简称“湖南文艺社”)来说,不只是一种荣誉和付出努力的肯定,还是一个发展和改革方向的“照明灯”,“这次评估,杜绝了一切商业因素,完全从出版行业自身的特点出发,什么做法好,什么做法不好,在这次的评估指标里都一清二楚。”湖南文艺社社长刘清华认为,这些指标为出版社向大社、百年老社迈进明确了发展方向。他强调,这次评估,最重要的不是被评了第几级,而是根据这次评估让湖南文艺社获得了一次反思和重新定位的机会,做得不好或者忽略的事情要强化,原来做得好的要发扬。

刘清华表示,这次评估让湖南文艺社更加看清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正在做着上市准备,作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湖南文艺社,根据上市公司要求修订了规章制度,规划出版社的发展,不管是机制改革,还是分配制度改革,湖南文艺社都会以等级评估指标作为一个重要依据。“因此这次评估对我们有很大好处,在这样一种指导方针下制定制度,按照这个方向发展,湖南文艺社肯定会走向更良性的发展道路,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现代文化企业。”

“湖南文艺社这几年取得的成绩,与‘品牌立社,特色经营’的发展定位密不可分。”刘清华告诉记者,出版社是否有品牌要看其是否拥有具备品牌影响力的图书板块。近几年,湖南文艺社视品牌为生命,打造品牌的理念在该社深入人心,他们着重打造的原创文学、音乐图书、音乐教材三大品牌,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特色。

原创文学出版重镇

作为一家纯粹出版市场化大众图书的出版社,在文学图书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如何突破自身专业分工的局限?考验的是出版者的眼光和敏感。“2004年,湖南文艺社提出的‘重获文学图书出版话语权’发展思路,就这样出炉了。”在刘清华看来,萧条就是回暖的前兆。很快,湖南文艺社对内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学图书的优惠政策;对外以多种形式经营作家,先后与铁凝、韩少功、毕淑敏、王跃文等上百位知名作家签约,为其量身打造营销方案。由此,在内部激活了编辑的热情,对外团结了一大批最有才情的作家和新人。值得一提的是,《青瓷》、《红袖》的作者浮石,创作时还在监狱里,但他的文学才华被湖南文艺社一眼看中,浮石出狱时,已经是大红文学界的畅销书作家了。

为了更加系统地扶持原创文学的发展,2005年,湖南文艺社设立了原创文学基金,推出两大重点工程——“大风原创出版”和“犀角原创”,前者以推出一线名作家的鸿篇巨制为主,后者以发掘扶持文坛新人为己任。在基金成立至今的4年时间里,成绩斐然,“‘大风原创出版工程’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出版了《青瓷》、《伊人,伊人》、《一个女人的史诗》、《机器》、《野草根》和《猿山》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长篇小说。”刘清华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学力,关键还在于其原创文学的竞争力,因此湖南文艺社把原创文学作为自己向百年好社迈进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据了解,连续数年,原创文学品牌销售额以年均28%的速度率递增。2006—2007年,共有“大风原创”等两个项目21种图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规划,以《机器》为代表的长篇小说接连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图书大奖,有13种图书被列入“走出去”、“农家书屋”、“向青少年推荐的100种优秀图书”等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国家级工程。湖南文艺社出版了《青瓷》、《红袖》等一大批发行上10万册的畅销小说,仅在2009年上半年,就有《命运》、《党校同学》、《仕途》等原创长篇小说跻身于全国畅销书排行榜。这些书之所以能取得市场成功,与湖南文艺社“精品读物大众化、大众读物精品化”的遴选生产标准密不可分,刘清华告诉记者,即使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前提也是要有一个好读的故事,来传达伟大的思想。

市场的特点就是瞬间即逝、千变万化,如何减少市场风险,增大图书出版的成功几率?湖南文艺社提出了重归主流文学战场的办刊思路,形成以刊带书的开发模式。刘清华决定,对旗下的《芙蓉》杂志进行彻底改造,利用杂志作为“桥头堡”,团结一批名家、培养一批新人。这样一来,《芙蓉》杂志不只是小说在图书市场成功与否的实验田,杂志本身也开始起死回生,入选“百种优秀期刊进军营”名单,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最美期刊”。“一本文学杂志、两套文学丛书、年出版几十种畅销、准畅销图书”,刘清华兴奋地说,湖南文艺社已经形成了原创文学出版框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创利产品和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常销书群。

“南方音乐码头”

湖南文艺社的音乐图书出版,自1990年代中期开创以来,完全按照品牌化的要求运作,短短几年时间,就跻身国内音乐出版前三甲,被誉为“南方音乐码头”,在国际上也是声誉日隆。同一本音乐图书,别的出版社出可能也就销售5000册,但贴上“湘艺社”的标签,至少就能销到2万册。对于培养秘诀,刘清华透露,为了维护这个品牌,即使再高的利润诱惑,也不与任何人合作,杜绝粗制滥造。他们推出的《贝多芬交响曲总谱全集》、《全国音乐院系教学总谱系列》等专业音乐图书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湖南文艺社还将出版触角伸入到大众音乐市场,他们根据流行歌曲、影视歌曲、动漫音乐改编出版的《流行钢琴系列》及《民谣吉他系列》,引领了流行音乐的时尚,成为全国同类品种中最具竞争力的图书,销售量一直在全国稳居首位。

刘清华向记者介绍,湖南文艺的出版人并不满足于做中国南方的音乐码头,他们正在打造世界级的音乐出版港口。湖南文艺社自1990年代开始就大力推动走出去的“蓝海”战略,他们以开放的心态与国际上20多家一流出版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与众多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专业出版机构进行合作中,他们不仅学习到了国际先进的出版理念,还在国际出版舞台上逐步塑造了自己良好的专业形象,取得了国内外业界的认可与尊重。刘社长告诉记者,湖南文艺社的400余种图书直接在澳大利亚、哥伦比亚、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家销售,每年卖出的版权达10多种;与欧洲王牌音乐出版机构德国朔特出版公司强强联手,开发世界经典音乐图书,如《世界50部经典管弦乐》项目首批产品共50个品种,用5种语言向全球发行,合同金额达5500万元人民币,是我国出版界近年来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该丛书两次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重点报道。

在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湖南文艺社联合德国SCHOTT等国际顶尖音乐出版机构在中国馆举行了“国际音乐出版高峰论坛”,邀请世界著名的音乐人、教学专家、出版人共聚一堂,商谈合作,开展版权贸易,在世界级的出版舞台上与西方老牌音乐出版巨头平等对话,既是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先进经验,也是为了加快参与国际音乐出版市场竞争的步伐。在此次书展上,湖南文艺社的音乐图书品牌受到欧美很多百年老牌专业出版商的赞赏和青睐。鉴于湖南文艺社在音乐出版上的实力和盛名,一年一度的“国际音乐出版高峰论坛”将落户湖南文艺社所在地——中国长沙。

全国两大音乐教材出版基地之一

同时,湖南文艺社还树立了主流音乐教材的品牌形象。目前,湖南文艺社新课标教材的使用范围已遍布全国26个省市,在全国各省市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有的省市甚至达到了60%,年销售码洋达2.2亿元。并且,湖南文艺社以教材为中心,立体化开发了一系列为教学服务的衍生产品,刘清华介绍:“我们的音乐教材是全国三套音乐教材之一,围绕这个教材出版一系列的与音乐教育有关辅助读物,建立中国最早最大的音乐教学网——中国音乐教学网,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合作出版儿童音乐的期刊,组建培训专家团等等都是围绕主流音乐教材的品牌形象展开。”品牌是出版社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一家出版社的看家本领,刘清华认为,作为一家地方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社能入选“全国百佳”,就是因为多年坚持品牌化建设的结果。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

“信息化建设,我们也一直很看重。”刘清华表示,多介质出版,以满足现代人的各种需求是未来出版发展的方向。而湖南文艺社在数字化建设上也起步较早,5年前就申请了电子音像出版权,成立了国风电子音像出版社,从而拥有了音像网络出版权。因此,湖南文艺社的所有音乐图书都配备了光盘,文学图书配备了有声读物,不管是音乐类还是文学类图书,力求用多媒体的方式同时推出。刘清华透露,目前,湖南文艺社的音乐教材已经全部实现了电子化,并且申请组建了“中国音乐教学网”,这是一个数字化的出版和信息交流平台,意味着湖南文艺社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出版,同时,他们正在着手建设国际化的大型音乐出版数据库。显然,湖南文艺社的数字化之旅已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