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金融危机下的出版创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8/28 作者:江筱湖,李丽

\Images\2005-2009\20090828T0301.JPG

侯小强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曾任新浪网副总编辑,2008年7月出任盛大文学有限公司CEO。

\Images\2005-2009\20090828T0302.JPG

梁荣錝 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拥有超过25年的出版业经验,为成立于1961年的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带来众多崭新的出版意念及商业策略,令公司不断成长。

编者按 将于9月1日召开的北京国际出版论坛汇聚了中外众多重量级嘉宾。此次会议打破惯例,尝试上午为主论坛、下午为CEO峰会及三个平行分论坛的创新模式。主论坛围绕“金融危机下的出版策略”这个主题展开,CEO峰会以“金融危机下的资本运作”为议题,分论坛则按照儿童动漫图书出版、科技教育出版及文学图书出版三大领域,进行讨论。本报就相关话题对与会嘉宾提前进行采访,本期呈现采访的精彩内容。本版采访嘉宾中,盛大文学有限公司CEO侯小强参加主论坛演讲,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梁荣钅宗为参加儿童动漫图书出版分论坛的嘉宾。

又一次吃螃蟹,味道很甜美

■受访人:侯小强(盛大文学有限公司CEO) □采访人:江筱湖(商报记者)

2008年7月,曾是新浪网副总编的侯小强正式入主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担任CEO,旁观者反应不一,许多人在观望,这样的绝无仅有的在文学之后缀以“有限公司”名头的新生事物,到底能带来什么?已经成功打造过新浪博客且“灭掉”许多专业博客网的新一代传媒人物侯小强,是如何与盛大总裁陈天桥达成合作意向,成为唐骏之后又一职业经理人的?而更多的人在观望中思考:盛大文学可能给出版业带来什么?给整个内容产业带来什么?

随后的半年里,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急速扩张,记者感觉最明显的便是,MSN不断有人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离开XX,加入盛大”,一时间,这种不断地“拉人”与“砸钱”以及不断地创造热点新闻的形式,让“盛大文学”四个字迅速成为热点词汇,而在冯小刚大片《非诚勿扰》和国航飞机上一掷百万金的大手笔宣传,让见多识广的出版业人彻底感受到了资本的力量。

截至记者采访之日,盛大文学有限公司已经有了一支数百人的庞大团队,诸多分公司和各种项目一字展开,如果说,刚进入盛大文学时的侯小强,还会马不停蹄地到处取经,确定盛大文学未来发展道路的话,那么一年后的今天,侯小强显然已是成竹在胸。“目前的发展思路很清晰,我们的一切都在围绕全版权运营的工作来展开。”

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侯小强作为主论坛的中国嘉宾主讲之一,将向整个世界出版展示些什么?以此为主题,记者进行了“突击采访”。前一天联系直到晚上11点,但他的时间一直排得很满。直到第二天清早,记者接到他的短信:昨天实在不好意思,结束已经很晚,现在可以采访了。于是有了15分钟左右的电话访谈。

侯小强说,盛大文学要做的,归根到底,还是全版权运营,此举作为盛大文学的一次战略转型,具有深远意义。“提到我们,大家最早觉得是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和晋江原创网,而今后,大家想到盛大文学,应该首先想到的是一个进行全版权运营的版权运营商。”

盛大文学的未来产业模块分为版权生产和分销两个部分。其中分销着重于B2B,将所拥有的版权向出版社、影视公司和游戏公司进行分销,从而改变过去单一地面向VIP用户的分销模式。2009年,他们还大力拓展无线渠道,其中包括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这样的运营商,华为这样的制造商以及诺基亚这样的中端商。而版权生产方面,盛大文学在重点做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搭建一个手机小说平台,通过“一字千金”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来写手机小说,让手机小说真正繁荣起来。侯小强说,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中,就有七八位参加了大赛;第二,遴选出首批版权经纪人即“书探”,为这些人在影视上打广告,凡是有好作品的,都可以和他们联系;第三,打造属于网络文学的金牌书评人,盛大文学旗下三家文学网站,每天上线的作品达6000多万字,尽管网站本身有排行榜的机制帮助推荐作品,但还非常需要不同于传统评论家、对网络文学非常熟悉和热爱的评论人。侯小强透露说,可能在湖南卫视的“快女决赛”上为这些书探和金牌书评人做广告,进行强力营销。

与版权生产分销协同展开的,是盛大文学对海外版权的重点突破。侯小强将率队参加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不但要参加重要论坛,还可能要与英国、新加坡等国的大出版集团展开版权互换工作,而非过去单纯的版权购买。此举也将成为盛大文学今后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由于盛大文学有30%的用户来自海外,侯小强寄希望于这些人成为中国作品走出去的一个“桥梁”。“这个30%的数据,表明我们的作品具有国际性,有想象力,有锋芒,符合主流文化的需要。尽管这30%基本是在国外的华人,但这些人除了认同中国文化也认同西方文化,一个在外国的中国人愿意读的作品,让外国的外国人阅读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他们可以作为桥梁,最终让我们的作品到国外去。”

一年试剑,尽管号称陈天桥对盈利没有要求,尽管号称陈天桥希望首先花掉账面的“1亿元”再说,但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侯小强,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未来要做什么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有感觉和信心,那么,过程中有失败么?“我们是第一家‘文学公司’,摸着石头过河,前面没有经验可循,我做10件事情就算6件事情失败,也是正常的。有些失败可能决策本身是错误的,有些可能有点‘左’,目前还不适合。这些都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错误是被允许的,只要大方向无误。正是在这样‘试错’的经历中,战略越来越清晰。”

盛大文学曾上线“家族史”项目,最终没有达到预定效果,令侯小强深感遗憾,但他也认识到,这个失败可能与项目过多、阵线过长、参与人员太少有关。“只有两个人在做这个项目,人的确太少了,我们投入得不够。但家族史写作极有意义,将来,我们还要再做。”

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的虚构类畅销书,50%来自盛大文学,而与其合作的某运营商,尽管握有多家盛大文学这样的内容提供者,但其向用户推荐的好书中,八成以上均来自盛大文学。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狼图腾》、《小时代》以及于丹新书等最顶级畅销书的无线版权,都签给了我们,经过了初期的试探和磨合,大家开始认识到这种合作模式的价值,未来会越来越好做。”

在手机小说和全版权领域,盛大文学有空中网、中文在线这样的“竞争对手”,侯小强说,每一个“对手”都值得尊重,大家同力把一个市场做大,这对每个公司都有好处。“我们先不看别人,做好自己。”

继新浪博客频道之后,侯小强又作了一次吃螃蟹的人,这次依然觉得很甜美。

香港童书出版如何转危为机

■受访人:梁荣钅宗(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采访人:李丽(商报记者)

全球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少儿图书出版和销售也有所波及。今年香港书展上,各儿童图书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都较往年减少。

由于金融海啸始自去年下半年,我们公司在本年度初制定出版计划和销售计划时已预估到其对图书市场的影响,从而根据新形势灵活地制定和调整出版策略及销售方法。

金融危机下的出版策略

针对金融海啸对香港经济带来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问题和青少年问题,新雅特别针对儿童的心理人格等问题开拓新选题,重视儿童心智的发展,教导他们对社会有正确的价值观。重要的选题包括:与香港大学共同开发的《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与香港城市大学共同策划、由香港青少年犯罪心理学家和一线社工撰写的《歧途少年事件簿》,从台湾引进的励志故事《宅爸的天空》,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的关于勇敢、友爱和关心他人的德育故事《幼儿品德故事》,从迪斯尼引进的《迪斯尼亲子儿童品德故事》。此外,我们还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开发了网上中文阅读平台──《阶梯阅读空间》,加强和学生的互动。

我们还调整了经营策略,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首先,开创新选题。大力抓好几套既有市场潜力,又具有社会影响力的重点选题的出版。例如推出和香港大学合作,由谢锡金教授编写的《快速学汉字——部件识字游戏》。这个识字教材颠覆了传统的识字法,不以“部首”作为认字的基础,而以“部件”把汉字有机地分拆成不同部分,让幼儿及小学学童通过认识汉字的部件和构字方法,有系统地学习汉字的字形,从而快速学会大量生字。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纪念,我们特地与香港小童群益会合作,编写及出版一套《香港学生国情教育系列——“童”来看中国》。丛书以儿童为对象,以童眼童心来看待发展中的中国,同时关注各种热点现象,运用大量的事例、有趣的故事,再配上丰富的图片及传神的漫画式插图,力求向读者全面展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和转变,加深读者对祖国的认识和国民身分的认同。

其次,调整销售策略。销售渠道由传统的门市销售、学校书展,扩展到商场、百货公司,并把一些少年儿童喜爱阅读的图书放到便利店销售。

此外,充分利用旧资源出版图书,既降低印制成本,降低定价,又迎合目前读者购买力下降的实际需求。

香港少儿图书市场和儿童阅读状况

由于香港面积小,人口也仅700多万,当中18岁以下人群约占总人口数的18﹪。而且本土儿童的出生率逐年下降,因此香港儿童图书市场相对狭小。儿童图书出版大约占香港图书市场总量的10﹪。目前香港童书类出版社大约有10多家,当中以新雅的出版规模最大,原创图书也最多。

由于各出版社的市场定位不同,因此在本地原创和引进外地版权方面,各间出版社也有所不同并各有侧重。例如:新雅以本版原创为主,同时适当引进外国、中国内地和台湾的出版物。其他的出版社大多以买版为主,本土原创远低于引进版图书,当中它们又各有特色。

在本土创作和引进外版方面,新雅近年来的原创作品大约占65﹪以上,从国外、中国内地和台湾引进的大约各占三分之一。销售渠道方面,以门市销售、学校书展为主,近年一些商场、百货公司以及便利店也开始陈列销售儿童图书。

根据2006年两项国际性阅读调查显示,香港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同龄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在一项针对15岁中学生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调查中,香港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参与测评的57个地区中排行第三;另一项“全球学生阅读能力进展研究”调查显示,香港小学四年级学生在45个参与国家或地区中位居第二。

就读者年龄而言,0—6岁的多以童话、游戏书、品德故事书、中英双语故事书、知识性图画书为主。6—10岁的,多以电影故事书和品德故事书、中英双语故事书、知识性图画书为主;10岁以上的,以文学小说为主,其中以反映校园生活,或是表达青少年梦想的本土原创小说尤其受欢迎,如本公司开拓的“飞跃青春”系列和“梦想成真”系列;其次是魔幻侦探类小说,如《魔幻侦探所》。

而以反映亲情和友情为主要内容,排版插画设计独特的《老鼠记者》最受香港小学生欢迎,几乎人手一本。

近来年,新出现的中英双语故事(附粤语、普通话和英语CD)、环保故事、电影故事、漫画故事书越来越受欢迎;网上阅读在各学校亦已日益普及。出版社更注重产品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出版物之外,还注重开拓时下少年儿童喜欢的产品和电子产品,例如漫画。对于一些不喜欢阅读的小读者而言,少字多画的漫画无疑是吸引他们爱上阅读的可行手段之一,因此近年出版社开始注重出版品德教育类漫画及知识性漫画,把教育元素融入漫画中,因而得到家长和学校的接受,内容健康的漫画可以进入学校书展。

儿童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向多元化,包括出版题材、表达方式、包装方法、读者和出版社的互动等,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化,电子出版的分量一定会逐渐加强。而在销售方面,出版社把销售的目光从传统的书店投向商场及百货公司、便利店等。至于网上销售方面,由于香港地方虽小,但交通便利,因此读者即使在网上浏览图书,仍会选择到书店购买。

植根香港40余载不懈奋斗

新雅文化事业成立于1961年,由最初的“新雅七彩画片公司”,发展成为一家“植根香港,营销世界,服务全球华人”的新型儿童图书出版社。

踏入21世纪的数码化年代,新雅朝着数码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出版更趋多元化,先后推出多款语文学习光盘和计算机光盘,其中的《i-Reading互动阅读电子书》,便结合了文字、动画、图像、音乐和声效等多个元素。

近10年来,香港历经金融风暴、非典型性肺炎及甲型H1N1流感的袭击,但公司通过灵活地调整出版策略和销售策略,沉着地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危机。

当2009年甲型H1N1流感袭港,幼儿园及中小学纷纷停课、原定的学校书展无法进行之时,本公司提出“停课在家keep住学”,在教育局宣布停课翌日,实时扩大及提早到书店及百货公司设销售点,增加向家长及学童推销的机会,又迅速推出折扣优惠。原定于9月推出的网上收费中文练习——与商务印书馆合作的网上中文阅读平台《阶梯阅读空间》,亦提前推出,并设100间学校免费试用名额。出版工作方面,把原来计划于6、7月份出版的图书提前到5月出版,并增加出版直销图书及家长关注的卫生健康和功课练习等题材。上述措施收到令人满意的成效。

与内地出版社密切合作

新雅一向和内地的出版社合作密切,合作的对象既有儿童图书出版社,也有其他类别的出版社。新雅图书自上世纪90年代起被引进内地,有的图书还在内地出版后获“冰心儿童图书奖”和入选“教育部推荐的100种优秀幼儿读物”等奖项。

新雅引进内地的不少图书,经重新设计制作之后深受读者欢迎,在香港和内地都获奖,个别图书还长销达20多年;甚至有的图书在内地是滞销图书,但经我们重新设计及加进一些知识性和互动性元素出版之后,不但受到读者喜爱,而且获奖。

近年从内地引进了《读名家美文,提升写作能力》、《中华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儿童科学与环保启蒙丛书》(重庆出版社),《呆佬家族》(新蕾出版社),《右脑记忆全攻略》(湖北美术出版社),《孩子必读的经典童话》(奇异堡童书),《老残游记》(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任溶溶系列》(浙江少儿出版社)等图书。

最近几年,我们还和内地的一些出版社、工作室共享翻译数据,引进优质图书,例如:和童趣公司合作出版了迪斯尼图书,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出版了《Voyager探险者号》。

未来,我最希望和大陆同业携手打造大中华出版市场,共同研发一些适合两岸四地的选题,包括纸质出版和电子出版方面的题材。和大陆同业一同走出去,向外国读者介绍中国文化,尤其是介绍当代中国的新面貌和新成就;共同开发儿童图书市场,并在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水平方面多做些工作;其次,我希望通过合作,降低出版成本,如一起和外国出版社谈版权,以降低版税和翻译费;共同印刷,以降低印制费用;共享画稿资源,减少绘画成本;第三,和出版理念相同的出版社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