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罗纳德·邓恩(RonaldG.Dunn)
2007年7月在圣智学习出版公司脱离汤姆森集团之后,罗纳德·邓恩开始任该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他的出版从业经验超过35年,现在他同时兼任美国出版商协会理事。

德克·汉克(DerkHaank)

保罗·理查德森
45年出版行业工作经验;创办并担任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出版专业系主任兼教授;现任英国Compendium出版集团下属中国出版公司总监和出版顾问。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将于9月2日在北京皇家大饭店举行第二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企鹅、圣智学习、施普林格、哈柏·柯林斯、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国外出版机构的CEO作为推广计划外国专家顾问将参加会议并演讲。为此,本报记者先期采访了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纳德·邓恩、施普林格公司CEO德克·汉克、英国Compendium出版集团下属中国出版公司总监保罗·理查德森。他们纷纷表示,中国主题图书在海外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许多外国出版社也都积极地加入了出版中国图书的热潮。但中国图书要更好地“走出去”,中外合作开发内容要比简单地翻译出版中国图书更适合西方读者阅读习惯。对中国而言,“走出去”是一项长期工程,中国政府和中国出版社应该更多关注“走出去”的产品质量而不是数量。
期待中国主题出版项目早日赢利
■受访人:罗纳德·邓恩(RonaldG.Dunn,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采访人:李丽(中国图书商报记者)
□2008年和今年上半年,圣智学习出版公司(CengageLearning)的经营情况如何,有没有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导致收入下跌?金融危机有没有影响到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在中国的业务?
■圣智学习出版公司的财政年度统计方法是从上年的7月1日到下年的6月30日。截至2008年6月30日的财政年度,我们的收入是17.2亿美元。我们还没有发布截至2009年6月30日这一财年的经营数字,截至目前的头三个季度,我们的收入从2008财年同期的14亿美元增长到了15亿美元。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图书馆参考文献和英语语言学习这些我们所有的核心出版领域内,我们的业务都有所增长。而圣智学习出版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也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将依然坚定不移地服务于中国市场的需求并执行我们出版中国主题图书的出版计划。
□在9月2日即将召开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上您的演讲题目是“把中国带入世界”,请问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把中国带入世界”的?现在是否是把中国带入世界的好时机,这个过程中,你们面临着哪些困难?
■当我们说“把中国带入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在表示我们承诺将把来自中国或关于中国的高品质的内容带到国际市场。中国在许多领域都有很多东西值得向世界推介,包括历史、文化、文学、语言、科技、商业经营和企业管理,等等领域。
自从2004年启动我们的中国主题出版项目以来,我们面临着许多的挑战,但这些困难不是无法克服的。最大的挑战是寻找和招募到精通两种语言和二元文化的人才,这些人不仅要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还要有能力把它传达给西方的受众。照字面意思直译是一回事,而要在翻译的同时保持原作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写作风格则是另一回事。只有精通二元文化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不断升温,许多作者和出版社都加入了这股出版热潮。圣智学习的出版原则是把关于中国的真实的、权威的内容,以一种容易被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带给全球读者。我们的目标是出版各个领域最好和最优秀的作者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出版数量。
□圣智学习曾经出版了“上海系列”和《汉语900句》等图书,请问你们还出版了和计划出版哪些有关中国的图书,这些书现在为你们带来利润了吗?
■圣智学习的中国主题出版项目分为六大产品线:
“中国系列”集中于介绍中国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及产业情况等。我们很荣幸有机会与许多相关领域的权威领导一起合作出版他们的作品,比如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辛广伟等。
“城市和省区系列”提供对中国各省市的多方位的观察。我们从“上海系列”做起,很快将再推出“四川”和“江苏”系列。
“中国商业和企业家系列”聚焦于让外国读者理解中国人做生意的方式并分享中国企业家的成功故事。
“高等教育系列”是让世界其他国家来分享中国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和科学观点。比如,将清华大学在材料工程、物理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成果与世界分享。
“专业和参考书系列”是按国际标准出版高品质的中国参考文献,比如“清史系列”。
“对外汉语教学系列”向非汉语国家的读者提供从幼儿园到成人的多种产品。我们已经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加油!》,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汉语900句》,同中国汉办合作出版了《快乐汉语》(多媒体光盘)。
正如你所看到的,过去5年间,我们已经在中国主题出版项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一项目目前还未能像我们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出版活动那样赢利,但是我们强烈地意识到长远来看赢利是迟早的事。我们将继续投资该项目,并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获得和我们其他业务一样的经济回报。
□为了更好地把中国带入世界,您认为中国的政府和中国的出版社还应该做些什么?
■中国政府已经正确地开启了“走出去”的道路。它已经开始从多方面支持中国的本土出版社走出去,包括财政上的支持以及鼓励中国出版社和外国出版社合作。
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中国出版社和外国出版社之间的内容合作开发。目前,最普遍的做法还是中国出版社对外转让图书内容的翻译版权。这意味着这些内容最初是为中国国内市场开发的,转让翻译权就需要把这些内容再根据外国市场的特点重新改编。而合作开发内容将意味着从选题创意诞生之初,产品就是面向国外市场设计的。以PublishinginChina(《中国出版业》)一书为例,该书是全球第一部专门面向欧美读者讲述中国出版业的英文著作。《加油!》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圣智学习合作开发的一套汉语学习教材,在开发之初我们就把用户群设定在了美国的AP(大学先修课程)学生。我们认为这是该系列教材在美国市场获得成功的关键原因。
“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项目,它需要时间来实现。中国政府和中国出版社应该下更多功夫关注“走出去”的产品质量而不是数量。
□圣智学习现在中国有哪些业务和合作项目,其中增长最快的业务领域是什么?
■圣智学习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图书馆参考文献和英语语言学习四大领域。我们和差不多中国所有的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和出版集团都有合作。所有这四大业务领域都表现出健康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英语语言学习出版,有着极大的持续发展潜力。
□圣智学习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是否令您满意呢?请问您现在最看重中国市场的哪些方面,希望在中国抓住哪些机遇?
■我们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正和我们的预期一样。我们将继续集中致力于上述四大出版领域。此外,我们对于和中国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发针对国际市场的对外汉语教学出版物特别感兴趣。
□圣智学习刚刚更换了中国区总经理,请问这是否意味着圣智学习下一步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和侧重点将有所变化?
■圣智学习的前任中国区经理因为个人的事业追求而离职,但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和发展战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我们相信,现任的中国区经理将会继续执行我们的中国业务战略,把公司的发展带到新的高度。
圣智学习通过并购强化英语学习出版
商报讯(琳恩/编译)全球领先的纸质和数字信息服务商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日前宣布,已经完成对马歇尔·卡文迪什公司(MarshallCavendish)英语语言学习出版业务的收购。收购的资产将并入圣智学习的EMEA出版集团,与其Heinle英语学习出版业务进行整合。
马歇尔·卡文迪什的英语语言学习出版业务包括它2003年推出的最受欢迎的系列书《恰到好处》(JustRight)。此次收购极大地补充了Heinle英语语言学习出版品牌的教科书、字典、语法和词汇产品。通过此次战略收购,圣智学习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产品选择,包括商务英语,托业、雅思、托福和博思等英语考试的资料,以及一些特殊英语学习材料。
圣智学习EMEA集团总裁兼CEO吉尔·琼斯表示:“我很高兴能够将马歇尔·卡文迪什的英语教学书目并入圣智学习出版公司。我们希望通过此次收购,能够为英语教学和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中国需更多调研西方市场需求
■受访人:保罗·理查德森(Paul Richardson,英国Compendium出版集团下属中国出版公司总监)□采访人:段怡妹(中国图书商报记者)
□首先,我想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任职的中国出版公司(China Publishing Company),公司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中国出版公司是Compendium出版集团旗下的一员。主要业务是帮助中国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走出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西方出版市场,特别是美国、英国和欧洲书业。中国出版公司的成立是为了帮助中国的出版社和公司提供一个出版版权交易的平台,使更多的中国出版社能够更好地满足英国出版市场的需求。通常我们的工作模式多为资金合作和分红制。
□在本次论坛中,您将围绕着“中国图书如何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出版发行主流渠道”进行主题演讲,那么,您认为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将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阻碍?您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主要有以下几个障碍:1.竞争环境。中国的出版商们在打入西方出版市场之前必须要考虑清楚“这本书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为什么英国人会想要买这本书?”。2.语言:将中文作品完整地翻译成英文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文学作品。现在我们正在进行对于翻译的培训课程,希望能够对问题有所改善。3.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文学著作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是非常难理解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姜戎的《狼图腾》,这部小说在中国畅销了很多年,但在英国却并没有预期的市场反映。所以出版社在译者和编辑的选用上要非常谨慎,特别是文学小说作品。4.对于市场的了解。我认为很多中国的出版商对英国出版市场的需求并不了解,价格、版式、内容上的设计、市场和发行程序等等。为此,中国出版商们需要对市场进行更多的调研,他们需要了解英国的出版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他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任何中国的畅销书在被翻译后就能打入西方畅销书市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英国出版公司或集团都削减了购买海外版权的开支,这会不会影响中国图书版权的对外输出?
■是的,中国图书版权的输出确实有所减少,2008年英美两国引进中国图书版权的数量明显小于2007年。一部分是因为金融危机对出版业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很多中国出版社选择在2007年和2008年初,也就是奥运会前将新书大量出版。同时,去年BIBF改在天津召开,也使参展出版社数量有所减少,这样也影响了版权交易量。但是,从2009年起海外版权交易额将有所好转。
□6年前,英国主流书店中的中国读物种类非常少。但在这6年间,英国市场上的中国主题的图书种类有了明显的增加,哪些种类的中国图书在英国市场上比较受欢迎?中国图书在英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如何?
■近几年间,在英国市场上出现的从中国引进的图书和中国作者撰写的英文小说数量有着稳步的提升。但是,真正的市场突破点还没有到来。近年来,英国引进的中国的科技出版物数量有所增加,大部分为电子版的学术期刊。而且,关于中国经济和商业的信息数据库数量也有所增加。而大众小说的情况则是喜忧参半,在英国较为受欢迎的中国小说常常是旅居海外的华人或外国人的作品,非小说也是如此。
插图类的参考书常常会取得成功,但就像我建议的,他们需要迎合西方市场的需求和口味来进行内容上的重新设计,并不是单一的翻译。例如,西方市场对中国的中药类图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很少有这类图书在西方市场能够成功运作的,他们需要想办法吸引更多的西方读者。
中文学习类图书在英国仍然只占有非常小的市场份额,但这一份额绝对会增长。在美国中文学习类图书市场明显大于英国,当然,在一些亚洲国家这类图书也是非常受欢迎的。
所以,我认为中国图书在英国和其他西方市场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但这仅仅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增加,并不是某种产品的优势。
利用电子出版平台帮助中国走出去
■受访人:德克·汉克(Derk Haank,施普林格公司CEO)
□采访人:李丽(中国图书商报记者)
□据报道,今年年初施普林格(Springer)曾报价5亿欧元出售公司一半股权,但未找到合适买主,请问现在施普林格是否还有出售计划?为什么要出售呢?
■今年年初时,我们的股东确实开始寻求可能的第三方投资者参股施普林格,由于施普林格的卓越表现,许多潜在的投资者表达了他们的投资兴趣,一些建设性的谈话目前还在进行中。
施普林格在2008年取得了8.92亿欧元的销售额,比2007年增长5%。这一出人意料的好成绩是在每个施普林格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获得的,这一业绩也因此明显吸引了来自市场的多方关注,我们想先对目前的市场状况进行调研,看看可能存在哪些合适的机会。
□施普林格在电子出版方面有哪些最新的进展和成就,数字产品收入现在占到施普林格总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当大多数大众图书出版商期待今年电子图书的销售收入能勉强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3%时,电子图书在我们总销售额中已经占据很大的比重。我们期望未来几年在科技医药出版市场,我们的图书销售收入能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电子图书。
□施普林格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是否令您满意呢?请问您现在最看重中国市场的哪些方面,希望抓住什么机遇?
■施普林格已经和中国的一些顶尖机构(包括出版社、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目前,我们在中国专注于所谓的“硬”科学领域,像化学、物理、工程和地球科学等。在我们的“中国在线科学图书馆”出版项目中,已有近90种期刊,今年我们还将合作出版大约50种科技医药类的图书。我们的合作出版物在书刊订购,期刊的在线下载和电子图书的下载率等方面都增长非常迅速,这令我们十分满意。这也证明,施普林格和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的合作出版模式不仅可行,而且非常成功。
中国经济的增长,以及中国政府对科研研发投入的指数性增长,将会使中国产生越来越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当然,施普林格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出版社,也一直有兴趣把这些高质量的内容更多地予以出版。
□施普林格现在和中国的出版社或图书馆有哪些合作,未来还有什么合作计划?
■我们和中国的很多出版社都有合作协议,包括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等等。我们和中国科学院也有紧密的合作,去年,我们和CNKI(中国知网)签署了合作协议,这增加了施普林格的出版物在中国知网服务的6000个会员机构中的曝光率。使用中国知网的自动翻译程序,研究人员们只要用中文输入关键词,就能搜索到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平台SpringerLink上的所有内容。
□您觉得中国出版企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应该怎样一步一步做起?施普林格能否为中国出版社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帮助?
■施普林格和中国的科研人员及高校之间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有30多年了。利用“中国在线科学图书馆”,施普林格携手中国的合作伙伴们共同把最好的中国科研著作以英语出版并推向世界。
我们的合作出版模式在帮助中国出版社把他们的内容传播到世界各地方面是非常成功的。施普林格拥有组织良好的发行网络,由分布于世界各地的70多个销售代表处构成。此外,随着我们最新的网络平台SpringerLink的不断发展,以及我们先进的电子营销理念的推行,施普林格和中国出版社紧密合作,帮助中国出版社走向世界市场,增加他们的国际能见度。这种合作出版模式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