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费尔南多·桑切斯·德拉戈

安东尼奥·埃尔南德斯

阿尔弗雷多·孔德

胡安·马德里

赫苏斯·费雷罗

路易斯·加尔西亚·汗布力纳

帕乌拉·伊斯凯尔多

马丁·卡萨列戈·科尔多瓦

玛莉亚·梅恩德斯·彭特
■部分西班牙访华作家
费尔南多·桑切斯·德拉戈1936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做过记者、教师。作品《噶儿戈利斯与哈碧迪斯:西班牙一个神奇的故事》获得1979年西班牙国家文学奖。并有回忆录《天将破晓时分:我遇到的无形的事》和自传式小说《心道》等出版。
安东尼奥·埃尔南德斯1943年出生于西班牙卡迪斯省,从事诗歌,小说,散文和短篇故事创作。2008年凭借其诗歌作品总集获得安达卢西亚诗歌奖。
阿尔弗雷多·孔德1945年出生于西班牙奥伦塞,作为记者,曾获得过“费尔南德斯·拉托雷”和“胡里奥·坎帕”奖。他的《ElGriffon》(狮鹫兽)被授予西班牙全国文学奖,2009年,他被授予意大利米兰国际文明奖。
胡安·马德里1947年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记者和作家。主要作品有《讲述的故事》、《仍然胭脂红》和《杜兰戈的大炮》。曾获得2005年哈恩儿童和青年叙事文学奖、2008年艾德波青年文学奖。
赫苏斯·费雷罗1952年出生于西班牙萨莫拉,1981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阴差阳错》,并获得1982年巴塞罗那城市奖。其他作品有《佩帕夫人》、《战斗的王国》、《神的秘密》、《钟爱》等。他还曾获得国际小说奖、阿佐琳奖、阿娜格拉玛奖、巴尔卡若拉国际诗歌奖。
路易斯·加尔西亚·汗布力纳1960年出生于西班牙萨莫拉,西班牙语萨拉曼卡大学文学教授。曾获得弗赖·路易斯·德·莱昂奖,于2006年获得加塞塔区域短文基金会奖。首部小说《石头的手稿》于今年出版。
帕乌拉·伊斯凯尔多1962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培训心理师,ACE协会的当代人文学校荣誉教授。已出版小说《缺失》,入围第六届费尔南多·基尼奥内斯奖,《你身体的印痕》收集在半边天丛书中。她的散文新作《书面性》即将在西班牙贝拉夸出版社出版。
马丁·卡萨列戈·科尔多瓦1962年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毕业于马德里孔普卢顿大学艺术史专业。2007年,《乌来科特拉之路》获得了第四届阿娜亚儿童和青年文学奖。最新出版的小说《狗群和雾》(2009年,阿尔咖伊达出版社),获得第二届洛格罗尼奥小说奖。
玛莉亚·梅恩德斯·彭特出生于西班牙拉的科卢尼亚,两次获得西班牙体操冠军。曾在西班牙和美国的多个教育机构任教授。她出版有教材、故事、小说,譬如《我要个弟弟!》、《睡吧!》、《孩子》、《我永远不会是你的英雄》等。
对中国广大读者来说,一提起西班牙的文学作品,脑海中印象最深刻的恐怕还是那位与风车英勇作战的疯疯癫癫的骑士堂吉诃德,以及塑造了这位骑士的作家塞万提斯。
但骑士生活的时代已是遥远的16世纪,今天的西班牙文学有什么样的新面貌?有没有出现塞万提斯那样伟大的作家?它能带给中国读者什么印象和惊喜?恐怕这是人们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对西班牙主宾国最想要问的话题。








■商报记者 夏楠
西班牙作家团亮相BIBF
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以“梦想西班牙、思考西班牙、解读西班牙”为参展主题的主宾国西班牙邀请本国多位作家来华,与中国作家对话,和中国读者交流。其中,有在今年获得意大利米兰国际文学奖的作家阿尔弗雷多·孔德、因《愿望的经验,爱和承诺》获得阿纳格拉玛奖的赫苏斯·费雷罗、西班牙侦探小说家胡安·马德里、作家和电影编剧马丁·卡萨列戈·科尔多瓦、《玛丽亚的书》的作者玛莉亚·梅恩德斯·彭特、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路易斯·加尔西亚·汉布力纳等人。
尽管中国过去对塞万提斯之后的西班牙文学所知甚少,但近年来,西班牙文学正崛起成为世界文坛上的一支“劲旅”。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认为最近二三十年来,西班牙的小说创作的影响甚至超过当年的拉美文学爆炸。彭伦也告诉记者,目前西班牙文学活跃着六七位世界一线的作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胡真才是目前出版业为数不多的西语编辑之一,负责西语和拉美文学等编辑出版工作。他介绍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一度让其宗主国西班牙黯然失色,但拉美文学在一番热闹后,有回归现实的迹象,同时,西班牙文学也从各种实验中回归传统,强调以情节取胜。这些来华的作家都活跃在当今西班牙文学创作领域。
在主宾国的活动中,这些作家将与中国作家张洁、余华、张悦然、那多等人进行对话,并就两国文学情况进行交流。在这些西班牙作家中,如赫苏斯·费雷罗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华,他曾在“2007中国西班牙年”期间来过中国,此次也有他的中译本《阴差阳错》出版。同时,西班牙出版界的最新书籍、获2008年国家文学奖的作品、塞万提斯文学奖作品、西班牙每年获得最高奖项的作品等也将展出。
中国出版商也逢此之际推出多部西语本土作家作品。如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一口气推出胡安·马德里的《来日无多》、恩里克·维拉-马塔斯的《垂直之旅》、胡安·何塞·米利亚斯的《对镜成三人》,以及赫苏斯·费雷罗的《阴差阳错》等。而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荷西·路易·桑贝德罗的《爷爷的微笑》,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安德鲁·卡兰萨、埃斯特万·马丁的《高迪密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的《战争画师》等也在今年推出。这些西班牙作家的到来和作品的推出,将带领中国读者体验当代西班牙文化之旅。
西班牙文学作品在华出版:古典和流行并行
事实上,中国引介出版西班牙的文学作品,还要回溯到以《堂吉诃德》为起点的1920年代。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只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两家出版西班牙文学作品,总共出书10余种。改革开放后,西班牙文学的翻译出版工作经历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至上世纪末,根据粗略统计,中国翻译出版的西班牙文学作品约有100多种,基本涵盖了西班牙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
以人民文学出版社为例,根据胡真才的统计,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文革”前出书10种,主要以西班牙古典文学作品为主,如《堂吉诃德》(1954年)、《洛尔迦诗钞》(1956年)、《小癞子》(1956年)、《阿尔贝蒂诗选》(1957年)、《三角帽》(1959年)、《茅屋》(1962年)、《羊泉村》(1962年)等。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人文社出版出版了包括《哈拉马河》(1984年)、《庭长夫人》(1986年)、《蜂巢》(1987年)、《维加戏剧选》(1998年)等在内的作品约20种,其中,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约各占一半。在1990年代出版的作品中,尤以《塞万提斯全集》(8卷,1996年)为最重要,该书于1997年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新世纪之初,西班牙作家达索·萨尔迪瓦尔的《回归本源——加西亚·马尔克斯传》被人文社引介出版,该书于2003年获第六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二等奖。在“21世纪年度外国最佳小说”丛书中,西班牙作家安德烈斯·特拉别略凭借《完美罪行之友》,路易斯·莱安特以其《情系撒哈拉》分别跻身2003年和2007年西班牙语世界年度最佳长篇小说之中。2007年适逢中国西班牙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由于对西班牙作家作品在中国的推广,
以及出版西班牙女性文学“她世纪丛书”,获得了西班牙颁发的第四届“亚洲之家奖”。这一《丛书》选收了西班牙当代12位著名女作家的12部长篇小说,全部作品已于2007至2008年出齐。此外,西班牙作家佩雷斯·加尔多斯(《曼索朋友》)、电影导演阿尔莫多瓦访谈(《欲望电影》)、胡安·马尔塞(《与特雷莎共度的最后几个下午》)、克拉林(《完美的已婚女人》)、卡洛斯·鲁依斯·萨丰(《风之影》)、埃米利·罗萨莱斯(《看不见的城市》)、爱德华多·门多萨(《奇迹之城》)、巴斯克斯·蒙塔尔万(《南方的海》)、埃米利·卡尔德隆(《造物主的地图》)等的作品也在近年由该社陆续出版。
其他还有如漓江出版社1992年引介出版198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作家塞拉的获奖小说《为亡灵弹奏》。河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西班牙作家安东尼奥·马查多、胡安·拉蒙·希梅内斯、费德里科·加西亚·洛尔卡的诗选中文译本。译林出版社出版陈众议所著的《西班牙文学》,赵振江译本《加西亚·洛尔卡诗选》、《西班牙黄金世纪诗选》等。
在胡真才看来,西班牙文学作品的译介工作目前进入到平稳而理智的发展阶段。在经典文学作品基本介绍完毕之后,各出版社现在都把目光放在寻找和选择当代最佳作品的基点。
当代西班牙作品为何在中国少反响?
虽然中国近年来版贸交流发达,但和英语及其他语种相比,本土西语作品所占份额并不多,国内系统地引进西班牙作家作品的出版社寥寥可数,西班牙作品对国内读者的影响力也远不如英美甚至法国文学。
为何西班牙作品在中国很难有畅销书?比如2006年在中国出版的萨丰的《风之影》,这本书在欧洲都变成了一个“萨丰狂热”的文学现象,但在中国,该书虽然销售了10万册,但与萨丰的国际声誉和销量相差甚远。出版商为此做过种种促进销售的工作,如发试读本、在网络社区推荐等等,但该书在中国却始终无法大热。
胡真才和彭伦及众多出版人将其原因归结为英语的强势与小语种语言国家经济实力与文化政策,以及国内读者的阅读定势等因素。
由于英美经济、文化的强势,使得中国读者更习惯于阅读英美国家的作品。而即便是小语种的法国作品,也会有爱情小说的文化标签,但西班牙的作品,却很难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形成阅读消费概念。所以,即便版权代理有好的西班牙小说向出版商推荐,但基于先验印象和市场的考虑,西班牙小说很难被选中。这也就造成了一谈起西班牙小说,国内出版商就摆手的常态。而胡真才在编辑出版经历中,也有相似顾虑。比如,西班牙的好几位作家的作品在其本国和世界上印量很高,但中国却不敢引进。一个因素是,西班牙的经典之作通常部头相对较大,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类预付金相对高的作品引进到国内后能卖出多少,编辑对此并无把握。胡真才有个假设,他说,如果当时在打出《堂吉诃德》后,西班牙文学的引介工作一直坚持进行,并且能够出现像朱生豪、傅雷这样的大译者,如果中国读者能一路读下来,也许西班牙文学在中国的受欢迎度会比现在要好。
期待并致力于培育市场
即便西班牙作家还未让中国读者完全熟悉和喜欢,但中国出版人已经在慢慢培育读者市场。
萨丰的新书《天使游戏》将于今年年底推出,出版商相信,由于有了《风之影》的影响,这部作品的受关注度会相对较高。而获得过多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哈维尔·玛利亚斯的《如此苍白的心》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明年出版,这部作品发表于1993年,不仅荣获当年西班牙国
家评论奖,还获得了1997年IMPAC都柏林国家文学奖。《海上大教堂》也将于年底推出,这是西班牙的两大畅销书之一。
新经典文化的黎遥也在进行西班牙文学的引介工作,这次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的西班牙作家作品都出自他手。在他看来,目前西班牙的大众文学和经典文学,都已在出版人的视野之内。主要做大众文学的他选作品只有两个标准:第一是小说要读起来有感觉,好读好看;还有一个是文学水准要高。
事实上,在目前的西班牙作家作品的引介中,许多作品都是由英语转译而来。也因此,在采访中,做西班牙引介和出版工作的出版人都一致表示,找个西语的好译者不易;而更缺的,是西班牙语专业编辑。目前,他们只能是慢慢培养人才,发掘年轻译者,一起来维护和做好这一市场。
他们,都怀着对西班牙本土作家在中国冒出畅销书的期待。在他们看来,畅销全球的书中的文化差异不大,所以,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