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书社: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摘要:

旁观书社今年刚刚经营满一年,位于北京798艺术区内,繁荣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这里能够吸引较多人的注意。据店主李素雄介绍,白天来的客人大多是些来798参观的游客,晚上书店通常会经营到10点,一些周边的居民会来这里坐坐,慢慢地很多爱看书的人就成了书店的老客户。
书店小档案
书店名称:旁观书社
开业时间:2008年8月
面积大小:80平方米
员工人数:3人
图书种类: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等
■商报实习记者 王晶晶
听到店主柔美的声音,接着听到李素雄的名字,记者有点惊讶,她笑着说自己的名字有点像男人的名字,所以大家都管她叫素素。素素非常喜欢读书,小时候就把家中的名著翻了一遍,赶上琼瑶阿姨、亦舒阿姨的言情泛滥,躲进被窝偷打着电筒夜读的错儿屡犯不止。后来上了大学,忙着工科弯弯绕的公式定律,想读的书少了,素素坦言,为了使自己毕业时可以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离心中的书的距离越来越远。再后来,工作了,成家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富足,心里的底气却是越来越不足。思来想去,没看书,底气自然少了许多,连开口说话都觉得单调无趣。终于素素在798这个艺术大观园里开了这样的一家书店。终于,可以拥着满屋满墙的书,看也看不完的书,踏实了,满足了。
旁观者清。旁观书社的名称来自于此。素素解释说,清、自清,都是一种态度。她自己也是万万容不了旁人在自己阅读时的叨扰,书,好不好,喜欢就是好书。现在的人都喜欢图像,如果一本洋洋洒洒万言书不配上些图片,就很难想象它有多好的归宿。素素觉得书店就应该文字更多些,不是排斥影像,不是拒绝图片,但更钟情于文字。取名“旁观”,想要说的就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快乐。实践,物质所以丰富,旁观,精神所以纯粹。阅读无限延展于空间与时间的交叠,而旁观的态度将使人受益于朴素的思索。
书店的布置以浅色的视觉扩张来弥补空间的狭小,白色的地板和书架,淡黄色的墙壁,依墙的免费阅读位,优美的音乐,醇香的咖啡和茶饮料,让每位客人都可以用充足的时间和平和的心态去挑选属于自己的好书。除此之外,店里为每位读书的客人提供白水,为读书人创造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
在与顾客的沟通中,素素碰到了不少有意思的人和事。有位从刚开店就经常来的70岁左右的老人,大家都喊他“老爷子”,老爷子喜欢关于老北京的图书,经过几次闲谈,得知老爷子正在写一部剧本,是关于清末民初时期北京百姓生活的,正在收集资料。老爷子还是个热心肠,向素素介绍了很多老北京的趣事。后来老爷子还让大家帮忙找齐如山、邓云乡的书。去年年末,老爷子告诉素素,他在某报纸发表了一篇关于旁观书社的文章,素素说:“读后觉得很欣慰,有人喜欢旁观书社,就是个好的开端,给了书店很大的信心。”
素素介绍到,还有一部浪漫喜剧系列电视剧《像莎士比亚一样恋爱》,元旦前在店里取景,该片已经于春节期间在广东卫视播出。剧组里是一群充满朝气、活泼可爱的年轻人,他们从清晨6点工作到深夜2点,这份努力与坚持给素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书店专门停业两天,腾出空间来做拍摄。
素素告诉记者,旁观书社定位于人文书店,以阅读及分享书籍的乐趣为主旨,不随波逐流,不追求销售,而是更专注于书籍质量的精心挑选和阅读指导。由于798艺术区的文化气息比较浓厚,所以书店所选的图书都是人文社科方面的。每次进书都是素素自己亲自到图书市场,一本一本地精心挑选的。书店里没有那些畅销书,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小众的。相对而言,身心灵修方面的、国学方面的、宗教方面的图书会销售得比较好一点。
旁观书社一直坚持做自己的风格,素素认为自己的书店离理想还很远,要做的事情还举不胜数。热爱不只是停留在口头或形式,那是流淌在沸腾血液中的一种激情,坚持做书店不仅要把好书与人分享,还要让更多的人因为书店从远离文字到亲近书籍,书店可能会是一个建议者,一个引导者,一个感染者,一个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