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笔记》:公务员的声声长叹
摘要:

王晓方
1960年代出生。著有长篇小说《致命旋涡》、《少年本色》、《驻京办主任》、《大房地产商》、《市长秘书》《外科医生》等。长篇小说《心灵庄园》获得新浪网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优秀长篇小说篇。

白烨(评论家)
近年来的王晓方称得上是炙手可热,他的《驻京办主任》、《市长秘书》、《大房地产商》等系列长篇小说,作为时政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一直在文学图书市场上畅销不衰,在小说阅读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此种情形持续多年,几乎已构成当下文坛独特一景。
此前读过他的《驻京办主任》,感觉作品把置身于官场的各色人等,都写得神情毕肖,活灵活现,那种或者心荡神迷,或者心力交瘁的样态,是越过事象的层面实现了对于官场生态的深刻揭示的。但用更高的文学标准来衡量,我觉得《驻京办主任》还不能说就是一部优秀之作,它借以赢人的,还主要是异常鲜活的官场现状,格外引人的官人故事。
读过《公务员笔记》这部作品之后,我意外地感到了一种惊喜。仍然是官场生态,依旧是官人生活,但王晓方在这部作品里却以视线的下沉与视点的内转,以及艺术手法上的种种花样翻新,实现了他在长篇小说艺术创新上的重大突破。这也使得他的这部新作在引人的可读性之外,具有了不少的可评性。
在《公务员笔记》里,王晓方虽然也着力描写了东州市常务副市长彭国梁,市长刘一鹤,退休多年的“老领导”等市一级的达官显贵,但作者主要的笔墨,作品更多的篇幅,都是在写市府综合二处的秘书群体:处长杨恒达,副处长许智泰,处级调研员黄小明,副处级调研员顾贝贝,主任科员朱大伟。这种观察视线由高向低的下移,使作品由对普通秘书群体的集中透视,更真实也更深刻地揭示了当下官场的孕于日常情态的艰窘生态:因为彭常务副市长为人强势,官运看好,专为彭常务副市长服务的综合二处,就成了既接近权力中心,又容易得到晋升机会的热门单位。于是,就有了许智泰暗中搞掉前任处长赵忠,处长杨恒达为直接讨好彭副市长每每绕过胡秘书,而朱大伟则在仅仅靠拢胡秘书中寻找时机,黄小明也在私底下为彭副市长的硕士毕业论文捉刀代笔。在这看似繁乱又错综的关系中,有一点是相当清晰的,那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形,综合二处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寻门路,自找靠山。
在视点下移的同时,王晓方还在作品的写作中做着视点内转的努力,尽力地把艺术触角伸向秘书群体的每一个人的内心,窥视他们内心的种种躁动,探悉他们复杂的精神世界。所以,读者看到的综合二处的每一个成员,都不只是他们的言谈举止与音容笑貌,更有他们那劳心苦思与呕心沥血。彭副市长先因精明强干成了常务副市长,怎样接近彭常务副市长就成了当务之急;彭常务副市长后又因贪腐嗜赌被“双规”,怎样厘清和处理这种“上下”关系,又成了挠头的难题。彭副市长的这种一会儿“天堂”,一会儿“地狱”的官运转换,也使综合二处的人们的处境跟着随之波动与变异,其命运也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牵连之中飘摇不定。于是,每一个人都在反观彭副市长的快速蜕变的同时,反思自己的当下处境与新的出路。在这里,既可看到反贪的巨澜在秘书们的心里激起的层层涟漪,更可看到置身于“公务”和官场之后,那种难以预料的无常和难以自主的无奈。
《公务员笔记》虽然经由彭国梁的蜕化与变异描写了贪腐与反贪的较量与斗争,但我以为,这部作品的要义并不在这里,而是把贪官与反贪作为一种引子、一种背景,重在描写干部制度乃至政治制度中的缺陷与弊端所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彭国梁,实际上是无人管束,难以制约的。这种一、二把手领导无法予以有效监管的情形,无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那个一直没有怎么露面却又神通广大的“老领导”,在醉心于“尿疗法”的同时,还在不断地干政和变相摄政,这也不是什么特异的现象。更大的问题可能还在于,置身于公务员的队伍之后,总要隶属于和服务于某位领导,这种对位性服务、捆绑式关系,便使领导在相当的程度上无形地影响着“公务员”的个人命运。把干部体制作了这种深层解析之后,我们看到的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而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又以“上”与“下”、“官”与“兵”的方式扭曲着,充满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以及“公务”“私属”的不合理性。由此,《公务员笔记》替公务员们发出了一声声长叹,揭示出了现今公务员制度的真正问题,这可能是这一作品值得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更大意义之所在。
在艺术表现方面,《公务员笔记》有两点尝试,较有突破,也饶有新意。一是作品采用一种“横”与“竖”相互交叉的叙述方式,突破了线性叙事的传统模式,使得作品由一个个的小人物,构成了官场体系的多点开花,而尤以不同的人物心理横断面的细致和充分的展示,写出了官场表象底下的心潮涌动。另一点是作品在不同人物的自述式叙述中,又以拟人化的手法,夹杂进了“办公椅”、“办公桌”、“钢笔”、“文件柜”、“公文包”、“专车”、“电脑”、“手机”等的“说法”,这种以物拟人的自述,既有一种独特的证言功能,又对叙述视角构成了极大的丰富,使得作品阅读起来,在极具真实性中又有一种立体感。还有一点,是作品在人物对话与心理独白中,引用了中外古今数十部文史经典中的名人名言。这一点作者自己可能较为得意,而我却很不以为然。因为名人名言比比皆是,俯拾即来,既给人一种堆砌感、卖弄感,又反过来影响作品的真实性。因为那么多的公务员,不可能个个都是文史经典的爱好者,而且信手拈来,相互比用。任何艺术描写都需要适当与精到,在引用名人名言上,《公务员笔记》显然有些过量和失当。
但这属于大醇小疵,自然瑕不掩瑜,《公务员笔记》仍不失为近年来时政小说中一部难能的力作。
《公务员笔记》王晓方著/作家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3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