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华语打造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
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2月29日成立,注册资金3000万元,在原“北京社教文化信息中心”基础上剥离其发行业务并进行股份制改造,由53名员工持股并发起成立。2008年5月份时代华语在北京国宾酒店举行隆重揭牌仪式,正式提出三年上市目标,打造中国民营书业第一股。2008年是3年上市准备期的第一年,面对金融风暴,时代华语逆势而上,图书码洋超过2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七成,增长速度遥遥领先于同行业。时代华语一方面谋求业绩“跃进”,还相继完成了股份制改造、管理流程改造和产...
2009-04-17 -
可一集团:一个有人文理想的出版物发行企业!
2009春季可一集团高中新课标客户恳谈会用户反映好、专家认同度高的可一公司中小学教辅类图书《大藏经》百年重光首发式暨洒净法会江苏可一文化艺术产业园 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是一个集图书策划、编辑、印刷、发行、仓储、物流配送、教育培训以及艺术品经营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实体,成立于1995年,2006年成立江苏可一出版物发行集团。拥有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全国连锁经营权,以及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总发权。可一集团现有员工600多人,有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百余人,90%...
2009-04-17 -
张泉:书缘侠骨 君品师德
□我们也从不敢对自己策划的教辅做出评价,如果非要说的话,我们有两个铁的标准,80%的更新率和七审七校制度。 □世纪金榜在全国教辅图书业界首践的“召回制”,不仅强化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也让市场真正认可了世纪金榜的产品。 □2006年,公司通过ISO9001经营管理认证,完成管理体制上人事运作大调整。2008年,为适应公司发展形势的需要,公司又推行了很多改革措施。 □在一般经营者眼中,客户才是企业的上帝,因为客户能为企业带来最直接的利润。而在张泉看来,员工也是企业的上帝。 ...
2009-04-17 -
中央书店展销中华书局全品种图书
商报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社必将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而品牌必将成为市场经济中生存与发展的法宝。日前,中华书局联合哈尔滨中央书店做了一次树立品牌的有益尝试。 此次展销由中华书局提供全品种图书,中央书店负责整体策划,双方共同让利进行优惠促销。中华书局全品种图书在中央书店展销,在哈市图书市场产生了轰动效应,是社店积极探索、共同围绕当地市场的需求而尝试着打品牌、树形象的营销活动。中央书店坐落于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中华书局与中央书店围绕当地政府提出的打造“书香老街”的主题,宣...
2009-04-17 -
民营策划进入阳光地带
■商报记者 穆宏志 王蓉 据调查,在中国每年出版的20多万种图书中,由文化公司(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和民营发行公司进行选题策划或组稿、编辑的品种已经占到30%,而在考研、自考、中小学教辅等图书门类及一些政府行政部门专业图书的策划编辑、发行中,民营图书公司早已成为主体。我国书业每年500多亿元销售额中,由新华书店发行的教材占去近半,而在一般图书销售中民营书业已占据半壁江山。民营书业在图书选题策划、编辑营销及发行等方面,均已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民营出版策划尚未得到国家政策的认可...
2009-04-17 -
大陆首次推出“黄易精品”
商报讯 在上海英特颂图书公司和云南人民出版社的合作下,武侠作家黄易于4月13日携《黄易精品》在上海与读者见面。 自出道以来,黄易未曾在内地公开露面,也很少接受媒体访问,此次来沪,引发广泛关注。黄易表示,这是他首次将自己作品全部授权给内地出版机构。希望自己的新书以后都能第一时间与内地读者见面。 将《黄易精品》引入内地市场的上海英特颂图书公司总裁袁杰伟介绍,黄易的大作在内地早已流传,已得到新一代武侠小说读者的肯定。这次结集出版,不仅是通过正版渠道、精品制作的方式以飨读者,也是对...
2009-04-17 -
钟书公司正从上海走向全国
上海钟书实业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发展图书事业的图书策划暨图书批发、零售的民营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公司主营图书批发、零售,图书馆装备,兼营文具、办公用品等。公司创办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金浩,为表达他钟情发展图书事业的心愿,给公司起了“钟书”的名字。1995年8月18日,上海松江乐都路上,公司第一家书店——钟书松江书店开业。1999年1月8日,第一家连锁店——钟书金山书店开张。2006年2月,公司在上海文庙设立了批发部。2007年1月,公司从郊区进驻...
2009-04-17 -
十年禹田:打造适合中国孩子的少儿图书
十年品牌之路 1999年6月北京禹田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编辑出版发行了公司第一套图书——《全新少儿立体手工大全系列》10册。同时期,多套畅销手工书面世。 2002年,禹田团队扩大,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了从作坊式管理向公司化管理的转变。同年,成立了音像部,为公司进入动画产业奠定了基础。 2003年—2005年,同时涉足少儿文学领域和科普百科领域。禹田文化成都分公司成立,负责原创少儿图书和青春文学的策划编辑工作。同时期,公司向美国PAPERARTSUSA公司输...
2009-04-17 -
馆配市场:金融危机下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图书馆二期新馆 ■商报记者 任志茜 金融危机下,馆配市场的三大机遇 虽然众多馆配商均认为市场在进行理性回调,但相比刚刚过去的2008年,2009年图书馆馆配市场容量同期略有提升。而2009年的市场同2008年相比,变化主要在于:一、市场总量略有提升,增加的部分在公共图书馆市场;二、采购类别发生变化,科技类与去年相比下降6%,社科类、文学类却大幅增长,达到12%,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公共图书馆市场的增长。而目前来看,许多业界人士看到的更多是机遇。 机遇一:中央政府4万亿元人民...
2009-04-17 -
馆配市场渐趋平静馆配商有话要说
许大华王海明施春生缪立进张卿 ■商报记者 茜茜 近年图书馆馆配市场经历着爆炸式的快速发展,但随着2008年高校第一轮教学评估的结束,全国馆配市场何去何从? 尤其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2009年的馆配市场是否还大有可为? 长期以来,馆配市场在合同、约定和招标等方面都没有公认的统一的衡量标准。价格折扣战白热化,图书馆与供应商互相抱怨,乃至诚信缺失。在2009年,在此类问题上,业界是否有新的解决办法? 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在全国范围的执行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不容忽视。他们又是如何解...
2009-04-17 -
馆配商VS图书馆:我们应如何相爱
刘兹恒杨沛超陈体仁顾犇 随着从2006年始的图书馆的政府招标采购在全国更大范围内推开,馆配商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成为当前馆配市场凸现的问题。 图书馆一方面追求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书,更好的服务,而馆配商也往往为了中标而提高折扣比例,并有所承诺。但结果往往双方互有埋怨,馆配商埋怨价格越来越低,服务越来越多;图书馆埋怨馆配商缺货率较高,做不好服务。 到底该如何理解双方关系?馆配商和图书馆之间的双赢该如何做到?招标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有哪些好的解决方法?我们请图书馆界学者和图书馆馆...
2009-04-17 -
我们是否该反思了?
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工程,我国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现状是边建设、边使用,边使用、边建设。伴随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界在资源建设上有哪些新的观点? 刘兹恒 读者需求是否满足? 图书馆经费大量增加,很多突击采购出现,这造成很多图书馆藏书资料没有得到保存,大量质量低的书进入图书馆。现在评估结束,图书馆是否该反思快速增长的结果,是否伴随着利用率的提高和读者需求的解决? 代根兴 资源建设最怕大起大落 目前高校图书馆建设处于稳定状态,中小图书馆则幅度大减,这对资源建设是最大的...
2009-04-17 -
亲爱的图书馆:你Web2.0了吗?
从2005年MichaelCasey提出library2.0这一概念时,可能这个美国人也不会想到,library2.0会迅速在遥远的中国聚集一群拥趸,他们主要由一群学者、图书馆员、关注图书馆人士组成。让人惊讶的是,时间并没有削减他们对于图书馆web2.0的热情。3年多过去,中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web2.0这一话题的讨论仍然在高涨状态——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教授在新浪主持的图书馆圈子“竹帛斋·程焕文的博客”,人数已经近千人,成为国内主要的馆员2.0交流形式;创建于...
2009-04-17 -
陈力馆长与本报“读者”对话
■采访人:谢迪南(商报记者) □受访人:陈力(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接到采访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先生的任务,我像往常一样,立即上网查阅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看着看着,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弱智”的问题——“图书馆到底有什么用”?我被自己的这个问题吓了一跳,告诉自己,应该恶补一下图书馆相关的专业知识,否则浪费了陈力先生百忙之中抽出的宝贵时间。但很快又放弃了这个念头,我决定调整一下自己的采访思路——何不把自己放到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问一些大众普遍疑惑的问题呢? 因此,在采访前...
2009-04-17 -
中图密切关注馆配市场变化
袁水仙 在全球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对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这个以文化信息进出口贸易和出版为主业的文化企业集团带来哪些影响呢?中图又将如何应对?中图的图书馆业务如何对接网络时代?在未来几年,中图针对馆配市场会有哪些新举措呢? 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图公司副总经理袁水仙女士。 袁水仙副总经理说:中图要提高市场份额,将花更大力气更好地为图书馆客户提供服务。 ■商报记者 谢迪南 “在中国大陆文化信息产品的进口业务上,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图)占到60%的市场份额...
2009-04-17 -
图书馆图书采购不宜公开招标
图书馆图书采购有七宜七不宜:宜邀请招标,不宜公开招标。宜由学校自行主持,不宜由上级政府部门主持。宜招资格标,不宜招定额标。宜保留零采资格,不宜全额招标。宜考虑合同期的灵活性,不宜过短或过长。宜设置合理的报价区,不宜接受过低或过高报价。宜细化服务条款、量化评价指标,不宜过多采用定性指标。 ■谢红(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是近年来高校加强管理,增加经费透明度的重要举措。早期实行招标的图书馆有得有失,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总结图书馆的招标经验,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投...
2009-04-17 -
寻找电子期刊采访博弈主动权
中科院所级专业图书馆的文献经费80%以上用于采选外文期刊,采访工作面临国外期刊品种多样化、发行集团化、出版数字化、价格垄断化和维权法制化的发展态势。其中,如何寻求电子期刊采访博弈的主动权,成为热点之一。 ■戴志强(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图情室) 近年,国外出版集团变动、整合成风,电子期刊等虚拟资源的垄断特性愈益突出。知识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虚拟资源的使用依赖性,使出版商在价格、用户限定、使用方式和支撑条件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由出版商提供英文格式合同往往词义晦涩、内容繁复,其中有...
2009-04-17 -
电子外刊如何实现最优化配置
外文期刊采访工作面临信息技术和出版业技术的冲击,读者需求的变化,经费的局限等问题,同传统图书馆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文期刊的格局需要重新建立,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性发展。 ■李咏梅 袁冰(四川大学图书馆) 在复合图书馆时期,纸本期刊向电子期刊的转化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纸本期刊的削减过程。如何对纸本外刊进行调整,使其与电子外刊实现最优化配置? 大学图书馆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大学教育或科研目标的实现,因此馆藏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要适应学校学科发展的需要...
2009-04-17 -
论文获奖名单
一等奖(5篇) 做好外文期刊采访工作的若干思考 戴志强 大学复合型图书馆外文期刊采访新论 李咏梅 袁 冰 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购招标的七宜七不宜谢 红 市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访工作研究——以杭州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征集为例章伟良 外文电子书在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矛盾分析 朱硕峰 二等奖(10篇) 中山大学图书馆中文图书采编业务外包进展 冯彩芬 郑建瑜 浅析国家图书馆PQDT博士论文采访侯 宁 美国国会图书馆外文文献收藏政策及启示雷 亮 文献政府采购:神话与现实 ...
2009-04-17 -
馆配黑马:北京国际书店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左二)、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左一)到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国际书店视察工作。上图为北京国际书店全貌图。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国际书店坐落在在北京海淀区西四环金四季购物中心,经营面积3500平方米。 据北京国际书店总经理李智勇介绍,北京国际书店以十余万种社科、经济、文学、艺术、教育、地方志、年鉴、科技等中文学术图书的全品种备货为主,并为大出版社设立了专柜。除了中文书,书店特色之处是依托中国外文出版界的超级航母——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对...
2009-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