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国荣:把图采会作为品牌来建设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也是首届全国图书馆看样采购会主办方之一。中国版协前副秘书长黄国荣告诉记者,第一届文博会没有图书出版的内容,今年是第一次增加图书的内容,体现了国家政策对这一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视。 黄国荣说,图书馆供应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从长远建设来看,这个市场会持久、稳定地发展。衡量一个市场是否会繁荣发展,主要看这个市场主体的购买力,图书馆市场的购买力分为个人和集体,畅销书主要是个人购买,而常销书(包括工具书)则靠图书馆来收藏。个人购买力的特点是少品种、不稳定、间断性...
2006-05-16 -
深圳发行集团 充当出版社第二业务通道
深圳发行集团2003年11月经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以深圳市新华书店及其下属国有全资企业、控股企业为主干组建成立,2004年6月22日正式挂牌,列为市管企业,成为深圳市三大文化产业集团之一。 深圳发行集团旗下大型综合购书中心深圳书城1996年11月开业,利用自主开发的图书营销信息管理BIMS系统,在国内同业中率先成功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连锁经营管理。通过连锁经营在深圳全市六区成功发展了深圳书城罗湖城、南山城、宝安店、万商店、东门店、西丽店、坂田店、春风店等连锁经营门店,经营面积近...
2006-05-16 -
广东省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通过图采会整合产业链资源
广东是市场经济的沃土,图书馆采配业务最早在此萌芽。1996年,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五羊新城一隅成立,从四个书架起步,大音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经过九年时间的发展,在社会各界的指导和支持下,大音公司全心全意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服务,赢得了图书界的认同,竖立起图书馆全面服务的旗帜。 据大音公司副总经理江红辉介绍,大音最早只作图书采配,后来在与图书馆客户的交流中发现了编目数据加工的需求。由于广东地区人力成本较高,很快编目数据加工和其他后期加工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服务内容。...
2006-05-16 -
北京共赢天下文化有限公司 与图书馆共赢天下
北京共赢天下文化有限公司是北京天时图书音像有限公司在保留原有品牌服务的基础上,新成立的一家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是目前中国民营书业最大的图书馆用书现采基地之一。 “共赢天下”现拥有客户资源近5.2万个,与其中近5000个教育系统单位、图书馆系统单位均有业务往来关系。2006年,公司销售目标为3.6亿元码洋,85%以上为教育系统、图书馆系统的采购业务。共赢天下以“诚信为本,服务至上,共赢共荣”为经营理念,力求联合各类关联(配套)企业,搭建一个为全国教育界、图书馆界服务的综合性文化...
2006-05-16 -
安徽儒林图书有限公司 建成全国营销网络
安徽儒林图书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为各类各级图书馆提供图书装备,为学校提供教材服务的专业型的文化企业。 “儒林”旗下拥有安徽省儒林图书有限公司、上海儒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儒林科教图书有限公司、广州儒林图书有限公司等4家全资子公司,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设立了47个图书发行中心,在天津、杭州、成都和西安四城市设立了新书样本展示厅,全国的营销网络已经建成,公司业务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与全国800余所高等院校图书馆、教材科、100余所公共图书馆和近千家图书供应...
2006-05-16 -
浙江大学图书馆 年图书流通量达240余万册
浙江大学图书馆总馆由五个分馆组成,总馆设在玉泉校区图书馆大楼内,由采访中心、编目中心、系统维护中心、数字资源建设中心和总馆办公室组成。馆舍总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总阅览座位6800个。 在玉泉校区分馆设立了由香港实业家倪铁成先生捐资兴建的浙江大学“倪铁城人文图书馆”以及为答谢美籍华裔科学家袁绍文博士对浙江大学的捐赠而专门设立的“袁氏工程图书馆”。在西溪校区分馆,设立了专门收藏展示浙江大学师生和校友专著的“浙大文库”。 图书馆馆藏丰富,门类齐全。至2004年底,馆藏总量达56...
2006-05-16 -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 营造开放式多功能知识超市
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建筑总面积为3.57万平方米(其中松山湖新馆2.56万平方米,莞城校区馆9600平方米),阅览座为3200个(含莞城校区图书馆700个)。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已形成了以计算机、化工、机械、电子、管理等学科为重点的文、理、工、管、艺并重的藏书体系。近年来,在院图书情报委员会的指导下,图书馆的数字化资源建设力度也大大增强,先后引进了《科学引文索引( SCI)》(1997-)、《科技会议录索引(IST Proceeding)》、《工程索引...
2006-05-16 -
图采会配套活动
新中国足迹——中国版本图书馆馆藏宣传画选展 宣传画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一种出版物,长期以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有力工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上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宣传画的功能更是发挥到了极致,大批美术工作者紧扣时代主题和中心工作,创作了各种形式的宣传画,这些宣传画被大量印刷复制,深入城乡,广为张贴,出现了一批红极一时的宣传画,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今天,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加以考察,这些宣传画则成为记录我们前进足迹的另一个忠实版本,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独辟蹊...
2006-05-16 -
图书馆配供市场日趋活跃
在深圳发行集团南山书城举办的展订会,吸引了众多图书馆客户。 文 东/摄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图书馆中文书采购量每年约为30亿元,馆配市场分配比例大致为:国有新华书店占据约25%~30%的份额,民营代理商占约60%的份额,公有馆配代理商(也就是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的各地“高校采编中心”,如中国教图、中国人民大学的“图联”、上海华东师大的“翔华”、上海交大的“申联”、南京师大的“华茂”等)占据不超过15%的份额。民营经过2000年~2004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进入平稳发展...
2006-05-16 -
图书馆配供商(新华篇)
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AGV智能拣选车 ●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图书馆供应中心 总店+本地服务机构 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图书馆供应中心定位于为高校、科研、公共等图书馆以及图书馆服务商提供采编业务的专业化服务机构,秉承原图书馆直供中心及部分批销业务,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接或间接拥有各类图书馆客户近1000家。 图书馆供应中心主要打造三种业务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充分发挥总店货源平台的优势,大力发展现货可供业务。第二种模式是大力发展图书馆供应中心和本地服务商合作的...
2006-05-16 -
图书馆配供商(社办、民营篇)
湖南弘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直销事业部 ●北京世纪金典图书有限公司 量身定做信息系统 北京世纪金典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全额投资的国有大型图书销售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它坚持以店面零售、图书馆配书和网络销售为主体业务的“三位一体,错位经营”的经营策略,图书馆销售业务是公司三大战略业务之一。 2004年10月,公司开发了一系列专为图书馆服务而量身定做的系统软件。“图书馆信息系统”之一“图书物流服务系统”,可以为图书馆建立预处理工作库,从而实现订单查重、错误更正(书号...
2006-05-16 -
有什么比亲情更温暖
《亲情记忆——母女两地书》是一本由书信构成的见证一个家庭两代人用心交流、相互给予、相互激励、感悟成长,感受幸福的书。 书中的女儿恬恬1998年8月由呼和浩特二中考入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2003年8月本科毕业继续留校攻读博士生。五年时间,她给父母写信近百封,以自己看人观物的独特视角,用质朴生动的潇洒笔触,真实地描述着医科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生活环境;真切地表达着对大学生活的所思所想、所经所历;真情地诉说着在外游子对父母家人的殷殷思念、一往情深。妈妈段秋艳写给女儿...
2006-05-12 -
举手投足间的跨文化沟通
经验证明:沟通乃是与其他人进行合作的必要前提。沟通,此处所指的自然是有效的沟通,即为了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而对自己的本意进行恰如其分的表达。以每个人的常规交际圈来划分,人们的日常沟通可以分为家庭沟通、职业沟通、社会沟通与跨文化沟通等四种基本类型。家庭沟通,适用于每个人的家庭生活;职业沟通,适用于每个人的日常工作;社会沟通,适用于每个人的社会交往;跨文化沟通,则适用于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等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者所进行的交流。上述四种基本类型的沟通,均须引起每一位现代人的重视。...
2006-05-12 -
故宫匾联的纸本导游
到故宫参观游览,大多数人都会感受到旧时皇宫高大弘敞气势的震慑,赞叹今日殿堂金碧辉煌的华美。细心的人,会注意到前檐下、殿堂里悬挂的楹联和匾额,驻足辨认,逐字品味。太和殿宝座上方悬挂的匾额“建极绥猷”是什么意思?保和殿里的“皇建有极”想告诉人们什么?其他许多开放区域的楹联匾额都有哪些典故,典源出自何书?这些问题,大部分观众无从查考。 现在,这些问题的答案出版了。李文君辑注《紫禁城六百楹联匾额通解》是迄今为止收录紫禁城楹联匾额数量最多、注解最为细致周到、追溯典源最为准确的新书。 为...
2006-05-12 -
回到西双版纳
《回到西双版纳》写一个画家与两个傣族姑娘之间的生死之恋。何翰是一个有才华、有实力的画家,当还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他就是一个高材生。毕业的时候,他到西双版纳来实习,认识了一位傣族姑娘并与之相恋、结婚。后来,不是自觉地,而是被动地,他的才华和成就使他卷进了权力的旋涡。在历经生死曲折,同时经历了友谊和背叛之后,何翰决定退出公职,回到西双版纳来。 一方面作者在努力把故事写好,另一方面,作者又并不注重这个故事,认为故事只是吸引人把这篇小说读完的一种动力。其实,作者真正想告诉读者的东西,在...
2006-05-12 -
教材盗版:利益驱动下的伤痛
■记者手记 一提起盗版的事情,受访出版社反应大都很激烈,什么“气不打一处来”、“气愤极了”,可谓是对盗版咬牙切齿。更让人觉得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有些受访单位确实横遭盗版,但却还不敢说出来,只好憋在心里。就拿北京某大学出版社来讲,最近发现一家多年的“诚信客户”竟然盗自己的版,而且数目极大,可对方现在又很配合,主动跑到北京来道歉。出版社担心将其曝光无益于解决当下问题,更担心今后失去这一市场。这种对于数目小的案件懒得说,对于数目较大的不敢说的现象,不仅让我们对打击盗版的难度有了初步的...
2006-04-18 -
低折扣和滥开发票是盗版商的“法宝”
我本人以前也曾参加过出版社的打盗活动,游商经常是神出鬼没,感觉要找到他们难度很大。有一次新余经警大队在当地一所民办大学查到一批盗版书,通知各出版社第二天早上9点前必须去确认,到了那里一看,就我们一家来了。还有一次某教材只印了3000册,但作者前来要10000万册的版税,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后经了解是他们本校盗版了。可以说,盗版扰乱了正常的教材市场,最近省检察院也开始在查教材市场的进货折扣问题。我们知道,正常的进货折扣基本都在6折以上,但市场上竟然有按4折甚至3折供货给学校的,...
2006-04-18 -
盗版商是寄生虫
在我看来,盗版商实际就是寄生虫,只要是使用量比较大的、重印次数较多的,就有可能存在盗版。哪怕有上千本的需求量,他们有利可图,就会去干。有的用差不多的纸,用电脑将彩色封面的色泽分辨一下,你想想第一次印刷和第二次印刷都可能有细微差别,这样做出来的图书一般都没法用肉眼分辨。可见盗版不仅损害了出版社的利益,对正规经销商来讲是不正当竞争,其利益也肯定要大打折扣,其实质是对正常的秩序产生极坏的影响,市场的整体价位都会受到冲击。 目前各个学校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采购教材,一条是不能有盗版,一条...
2006-04-18 -
该打破“潜规则”了!
2006年4月,一则《一条线索牵出101个受贿人 图书采购暴露“潜规则”》的新闻在多家媒体出现。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检察院在处理关于江苏省某著名医院图书馆购书拿回扣的举报时,顺着这样一条线索居然发现一宗涉及101个受贿人的“大案”。报道称,涉案单位有南京市范围内近29所高校38个部门近16家出版社;涉案人员收受教材返还折扣款达200多万元,带出涉及全省范围内高校系统相关受贿线索100多条,小金库等违法金额近2000万元。 2005年11月,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涉嫌贿...
2006-04-18 -
高校教材发行:从“等”到“找”的转变之路
采访人:孟 叶(商报记者) 受访人:杨 静(新华出版物流通有限公司教材部经理) 问:高校教材市场相对于一般图书市场是开放比较早的,现在各方面力量竞争也十分激烈,您怎样看这一市场的变化? 答:大中专教材作为出版物,除具备商品的一般属性外,还承载着特殊的教育使命和规范意义,伴随着出版发行行业市场化态势的日渐明显,大中专教材的发行工作以及渠道构成也在经历着变化,总体上呈现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从征订到招标的趋势。我个人基本将高校教材发行工作的开展分为五个...
2006-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