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十余家新华书店新春开办租阅业务
本报讯(记者 文东) 新春佳节之际,北京新华外文图书集团于2月1日至10日在全市十余家新华书店推出图书、音像制品租阅业务,以满足读者假日读书、娱乐需求,尝试一种新的服务方式。 各书店供租阅的图书达数百种至上千种,既有新千年刚出版的新书,又有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文学名著、社科、经济、科普、纪实、武侠、少儿等类读物及生活用书,还有部分VCD故事片、OK音像带等。 市新华书店在租阅点的选择上从方便读者出发,既有花市书店、西四书店、翠微大厦书店等繁华街道上的书店和商厦书店,又有团结湖书店...
2000-02-04 -
中国书业何时攻克信息标准化之“癌”
编者按 信息化的浪潮已经无所阻挡地冲击着我国书业,这种冲击还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彻底改变我国书业。但是就技术层面而言,书业信息化的一个基本问题——信息的标准化、唯一化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它已经极大地阻碍了书业信息化的进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去年,新闻出版署科技发展司在北京召开了“出版发行信息标准化及二维条码技术研讨会”。会议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它翻开了书业网络化建设新的一页。它表明,一直影响书业网络化发展的书业信息标准化建设终于列入管理部门的议事日程。同时它也告诉人们,...
2000-02-04 -
“硬碰硬”的管理
法律出版社从1998年7月起在全社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成效显著。据悉,1999年法律出版社实现图书发行码洋1.03亿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1%,出版新书460种,重印书470种,对一家“半百老店”来说,法律出版社不仅保持了自己的品牌,而且焕发出一种活力。 法律出版社贾京平总编介绍说,法律出版社是老牌子的专业出版社了,一直是独此一家的,但目前全国能出版法律书的出版社有近200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如果你不进步就面临被市场冷落淘汰的危险。 法律出版社1998年开始实行综合目...
2000-01-28 -
版权意识与多打官司
黄:因为法律意识不强以及法律建设的初级阶段等问题,国内的出版社对盗版现象无能为力。一些出版社和作者认为追究盗版所付出的代价太大,您能谈谈有关这方面的看法吗? 瞿:国际上现在盗版现象也很严重,大家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打击盗版。出版社是一方面,它作为一个出版者,从著作权、财产权的角度看当然比较关心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有些自发地去查,有些从发行上面想办法,制造一些不容易效仿的策略。另外就是控制发行渠道,国内的主渠道和二渠道现在各自都有一些弊病。不管哪本书,如果出版社能在...
2000-01-28 -
版权为什么“谈虎色变”
我遇到过的盗版太严重了。《苍天在上》的盗版发现了四五种。盗印书没法查,我感到非常痛心,出版社和作者的损失太大了。在《苍天在上》很火的时候,有人也写了一本《苍天在上》,《北京青年报》特地报道了一下,那家出版社竟然状告《北京青年报》,一审“北青报”败诉,二审才扳过来。这样的经历太多了,后来简直谈虎色变。我们很恼火,但是防不胜防,现在的音像市场很萧条,几乎没人敢出新的音像制品,一出来就被各种盗版淹没了。电影也一样,几部贺岁片也很狼狈,这里还没公演,光盘先出来了。我接触了一些年轻的作...
2000-01-28 -
你有权选择告与不告
中国的出版机构与著作权人的官司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有恶意的行为。比如,许多出版社或明星人物打官司纯粹是商业炒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真正的法律意识的纯洁,而是一种利益诉求。在他们那里,打官司这种法律程序是促销的一个噱头。中国的法律界以及文化界还有一个错误是把法律“意识形态化”,总以为法律是最后的目的。他们为了官司而官司,为了法制而法制,把手段当成了目标。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利是“告”或者“不告”,这是一个自我的选择问题。你认为自己可以从诉讼中获得利益,你就诉讼去。如果你意识...
2000-01-28 -
盗版是一种尴尬的表扬
海天出版社图书被盗版是很严重的。据我们社的统计,单《花季雨季》一书的盗版版本就有30种之多。对此,出版社几乎没有什么办法。我们曾经在《中国图书商报》和《新闻出版报》上重赏举报者,但收效不大。全国零售书店都有盗版的版本,主渠道的某些新华书店也有盗版。 我们对盗版基本上是既怕又恨。盗版使我们失去了本该得到的更多的利益。但是,我们自己常常嘲笑这也是对我们的一种表扬。它盗版你的书,是说明你的书好,是说明你的出版社不错。总体而言,对中国出版业的现状来说,盗版是一种广告的作用。这是尴尬中...
2000-01-28 -
对盗版并不是无所作为
目前出版界版权问题较少的有两大类:一类是版权问题比较容易解决的引进版图书。引进版图书只要在签署合同时与版权公司洽谈,完成必备的手续,版权问题在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基本上不存在。另外一部分是古籍类图书,它们有些没有版权或者说版权已经进入公有领域。 目前有一些在出版领域中非常活跃的、但法律意识淡薄的书商,他们在参与出版时,某些行为并不合法。他们做书的目的主要是考虑经济效益,那么他们在做书的过程中是否考虑版权问题?对书的质量等是否能严格把关?大概他们的做法要比传统的出版社“宽松”许多。...
2000-01-28 -
1999年国内部分出版官司扫描
中国于1992年10月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和《伯尔尼公约》,此后中国文坛官司数量开始急剧增加,近年来更是层出不穷:作家状告批评家、作者状告出版社、普通公民状告作家、读者状告作者等现象日渐增多。版权法运行的这种结果,的确表明法律之于文化是很有价值的。 但是,当我们检阅了1999年中国文坛的诸多出版官司之后,就会发现一个这样的现实:官司打着打着就“流产”。比如,下面要说到的10件出版官司,只有一半基本上有头有尾。法律的本质是公正,中国文坛这些案例的结果在客观上打破了人们对某些法律...
2000-01-28 -
大书城图书分类紧追阅读潮流
《老照片》可以是图画类、历史类、纪实类,但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将其放入情趣类或城市热门类,结果销售很好 大型书城一般都有8~15万的图书品种,如何让读者在茫茫书海中找到想要的书,实在不是件容易事。过去,书店分类用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但是近些年来,图书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图书分类体系越来越不够用,这种情况在大型书城更为突出。记者采访了一些大型书城,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在进行图书分类方法的调整,而调整后的图书分类体系更加贴近读者需求,并且已经开始在其中贯穿营销意识。 杭州庆春路购书中心...
2000-01-28 -
青岛市店2000年创新五突破
图书发行的历史,写下了一个世纪的篇章,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内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新华书店应对的是历史的机遇和全新的挑战。这个大趋势,迫使我们更加冷静地审视自己,寻求一种突破性发展的思路。 青岛市店结合本企业的现状,重点在5个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我们将在资本运营上,探索和尝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管理模式上,视情况而异,不拘一格,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塑造自我,特别在风险机制上...
2000-01-28 -
中国书店送礼送文化
本报讯 率先在京城图书行业打出“送礼送高雅、送礼送知识、送礼送技能、送礼送健康、送礼送长寿、送礼送文化”口号的中国书店,经过近一个月礼品书的销售活动,新千年之初,就博得了头彩。 据了解,中国书店所属老字号来薰阁书店推出的文学类礼品书,以高质量、低价位备受读者青睐,一位原准备买挂历送人的读者,因看到品种丰富且品位高、价格低的礼品书在柜台上如此抢眼,便打消了买挂历的念头,花600余元买了几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而以“以旧换新”闻名京城的文教书店、医药保健书店、邃雅斋图书长廊,也...
2000-01-28 -
新书走红给出版社注入强心剂
日本每年都有许多新书出版,但1999年新书面市后迅速走红的现象却格外引人注目。首开先河的是1999年10月初版的文春新书,其市场销路极好,已经多次再版发行。此后,像平凡社的新书《生活知识常识》、佐藤良明的《J-POP进化论》、五木宽之的《知的休日》、宫城谷昌光的《古典千夜一曲》等均有不俗业绩。以往新书的主要读者为40岁左右的男性,现在以女性和年轻人为对象的新书相继出版表明新书的读者层在不段扩大。此外大野晋的《日本语练习帐》销售了160万册,后藤道夫的《儿童科学手品77》销售了...
2000-01-28 -
改善流通重提再贩制度存废
1999年10月,流通改善·再贩运用推进委员会发表了《弹力运用报告二》。该报告详细报道了有关出版社、中间代理商、书店方面代表之间的座谈会情况,同时收录了各种事例。此外,报告中还收集了读者关于如何有效改善流通状况的好的建议。报告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出现在出版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及具体的改善方法。公取会预定在2001年3月末作出再贩制度存废的结论。
2000-01-28 -
出版业销售额连续三年负增长
1999年日本出版业继1997、1998年之后依然呈负增长趋势。根据日本出版科学研究所的调查(1999年1~10月)表明:书籍销售额与1998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3%,杂志减少了4.2%,总体来看减少了3.0%。之所以连续3年呈负增长状态,原因在于出版物滞销。举一明显的例子,日贩公司第52期中间结算表明:书籍销售额减少了1.1%,退货率为42.2%;杂志销售额减少了3.7%,退货率为31.7%;开发商品销售额减少了4.1%,退货率为4.9%。居于物流过程中重要一环的中间代理商...
2000-01-28 -
网上售书高速发展、形式多样
由于出版物滞销,出版界的重心开始转向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网上售书就是其中之一。通过自己的主页与读者建立起直销关系的出版社与日俱增。中间代理商方面,东贩与SEVENELEVEN及YAHOO公司等成立了一个新的合资公司——“E-SHOPINGBOOKS”,1999年12月开始网上收订业务,并由SEV-ENELEVEN24小时便利店负责收发货。日贩则同大型书店建立起合作关系。书店方面,文教堂开设了“JBOOKS”,三省堂也开辟了新的销售领域,积极进行促销。1999年可谓是网络高速发展...
2000-01-28 -
《五体不满足》销量创记录
现早稻田大学学生乙武洋匡的著作《五体不满足》(讲谈社出版)一书在1999年11月末累计销售总数超过了400万册,创日本畅销书榜记录。该书作者患有先天性四肢障碍因而手脚被切除。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成长历程而写的一部回忆录。乙武洋匡在后记中写道:“虽然我身体残疾,但是我每天都生活得很愉快。”充分展现了一位身残志坚的青年不畏疾病,坚持与困难作斗争,坚持对生活的美好信念,顽强向上进取的精神。该书1998年10月初版6000册,到1998年12月印数上升为50万册,1999年1月95万...
2000-01-28 -
数字化出版、销售与按需印刷技术成为热门话题
在利用网络销售印刷书籍的同时,数字化内容出版及销售的新手段也引起了业界的注意。光文社在自己的主页上增设了电子书店,开始积极推广电子文库版。讲谈社也开始了《周间现代》网络版的销售。另一方面,按需印刷出版(Print-on-demand)也是1999年日本出版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像日贩的“BOOKING”、东贩和凸版印刷公司合资的“数码印刷服务”都已着手开始POD新型业务。纪伊国屋书店也开设了名为“电子屋”的学术专门书籍按需印刷出版业务。
2000-01-28 -
《买之无益》人气急升相关批判书籍跟着沾光
《周间金曜日》自1996年开设商品评价一栏后,1999年5月20日与该栏同名的《买之无益》一书出现在市场。该书把现在部分大企业的电气产品及其他知名度较高的商品列为危险商品,以买之无益为理由陈述其对人体构成的危害性。该书分别对食品、饮料、化妆品、药品、杂货等不同商品共89种进行了批评。一石激起千层浪,该书在日本引起了极大轰动,许多杂志分别报道并介绍了该书的情况。《买之无益》一书初版仅2万5千册,但1999年夏就超过了100万册,到1999年12月已将近200万册。与之同时,对该...
2000-01-28 -
老年人适读图书陆续出版
1998年获流行语大奖的赤濑川原平的著作《老人力》,在1999年依然魅力不减。从各种角度评论退休后生活方式的《定年后》一书也受到许多老年读者的好评。1999年时值国际老人年,如何重新评价老人,如何面对退休后的第二人生等系列现实问题成为日本出版界的热门话题。
200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