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少年阅读世界
学生个人藏书量普遍偏低,55%的学生藏书在50册以下。 背景目前学生读物市场活跃非常成为出版社的关注焦点和效益核心所在。而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如此之重,他们究竟还有多少时间去博览群书?在繁杂的图书中,他们究竟在读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并进行了这次关于“中学生阅读状况”的区域定点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某所普通中学内进行,会校统一时间发放和回收。包括28个初中班,12个高中班。发放问卷223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219份,有...
2001-03-20 -
走近少年阅读世界
学生个人藏书量普遍偏低,55%的学生藏书在50册以下。 背景目前学生读物市场活跃非常成为出版社的关注焦点和效益核心所在。而现在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如此之重,他们究竟还有多少时间去博览群书?在繁杂的图书中,他们究竟在读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设计并进行了这次关于“中学生阅读状况”的区域定点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方式,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某所普通中学内进行,会校统一时间发放和回收。包括28个初中班,12个高中班。发放问卷2236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219份,有...
2001-03-20 -
全国政协委员寄语“十五”出版业
编者按 新世纪的首次“两会”,规划“十五”是其核心内容。此间,本报记者就“十五”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话题,采访了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他们对“十五”中国出版业寄予厚望,并从不同角度对出版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2001-03-15 -
出版业必定有更大发展
“九五”期间,中国的出版业很明显地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可以说是中国出版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期间,中国出版业坚持了正确的导向,坚持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在服务过程中出版业自身也获得了长足进步。 “十五”期间,出版业一方面将应对许多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认为出版业在“十五”和“十五”之后必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未来20年将是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更好时期。这主要基于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建设呼唤出版业有更大发展,同时又为...
2001-03-15 -
组建以名牌为核心的集团
徐式谷(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 “十五”期间,出版业要发展,必须做大做强,只有做大做强,才能会立于不败之地。出版社要做大做强,应该成立跨行业转变机制的出版集团。集团化不是行政捏合,而是一要跨行业,可以和新闻业、广电业进行合作,甚至联合;二要转换机制,要真正实行现代企业制度,而不是把几个出版社捏在一起。另外成立集团不能把一些在国内外享有较大知名度、历史悠久的名牌出版社变得湮没无名。我这次在会上搞了个提案,要求国家有选择地给一些名牌出版社以优惠政策,让这些名牌出版社发展壮大。现在出...
2001-03-15 -
加快著作权法修改
通过学习朱总理报告和“十五”规划纲要,更清醒地认识到出版是个朝阳产业,它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有非常好的势头的产业。出版业在坚持政治导向的同时,又要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的全球化经济格局的前景。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是对出版业提出的非常光荣的任务和艰巨挑战。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出版业肩负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我国传统的、民族的道德、伦理等东西能为教育青少年服务的重任。出版工作者应义不容辞地完成这一使命。 如果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现行的著...
2001-03-15 -
加大打击盗版力度
我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获全国短篇小说奖。近年来,我写的《十面埋伏》发行了30万册,《抉择》发行20多万册,电影上映后,又掀起新一轮销售热。 我觉得目前出版业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一些出版社的体制僵化。长期以来,我国把出版社纳入意识形态领域,所以变革起来难度大。一些出版社在人员选拔、分配机制和选题运作、发行等方面还比较僵化。现在出版业有两个极端的倾向,一方面有些出版社专门出一些迎合市场的低价值的书,只讲经济效益,不讲法、不讲德;另一方面有些出版社为保险,不犯错误,只吃老...
2001-03-15 -
出版界政协委员风采
刘杲(中国版协副主席、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总理的这次报告吸纳了我的意见,增加了新闻出版事业和扫黄打非工作的内容,总理很民主。” 爱泼斯坦(中国籍波兰人,《今日中国》杂志社名誉总编辑) 长期在华从事报刊采编工作,撰写了大量报道中国的文章。86岁高龄的爱泼老是会上的热点人物,媒体采访不断沈鹏(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虽是书法大师,签名仍是一丝不苟苗淑菊(山东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编审) 出版人、编书人改不了手不释卷的习惯傅璇琮(中华书局编审、原总编辑) 身为古典...
2001-03-15 -
培育第二波销售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
编者按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图书平均印数越来越少、销售周期越来越短,不少图书常常一版就死,甚至根本不能进入市场,这些图书存在“短命”“早夭”现象,这与某些出版社草率出书、盲目追求出书数量的做派有关。由此造成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出版社的辛勤工作也得不到充分的回报,毫无经济效益可言。 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既有上游从选题策划着手的解决方案,又有下游把营销做细、做长的解决方案。上、下游并重,突出下游,培育第二波销售是一条出路。那就是在第一波营销运作的基础上,组织卓有成效的深度营销活动...
2001-03-13 -
培育第二波销售延长图书的生命周期
编者按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图书平均印数越来越少、销售周期越来越短,不少图书常常一版就死,甚至根本不能进入市场,这些图书存在“短命”“早夭”现象,这与某些出版社草率出书、盲目追求出书数量的做派有关。由此造成出版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出版社的辛勤工作也得不到充分的回报,毫无经济效益可言。 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既有上游从选题策划着手的解决方案,又有下游把营销做细、做长的解决方案。上、下游并重,突出下游,培育第二波销售是一条出路。那就是在第一波营销运作的基础上,组织卓有成效的深度营销活动...
2001-03-13 -
遗憾的是生不逢时
2000年2月15日,由詹宏志先生创办的首家台湾原生电子报《明日报》诞生,这是一份完完全全的网络媒体,没有纸质,但却有完善的报业运作机制,发表的是自己记者、编辑采编的报道。 2001年1月台湾媒体对收视点击率进行调查的时候,成立仅一年的《明日报》排名第二。更引人注目的是,台湾网民平均每个页面的浏览时间为66秒,而《明日报》的浏览时间为96秒,可见读者浏览的行为属深度阅读行为。此外,《明日报》读者群还呈现以下几种趋势:学历高,大专以上占72%;办公室人员较多,占44%;年收入高...
2001-03-13 -
台湾地区网络书店引擎
①台湾电子商务的先锋 博客来网络书店 (www.books.com.tw) 在美国电子商务刚起步阶段,1995年12月台湾地区即有博客来书店成立,但是由于整个台湾地区出版业界的资料库迄今还未建构完成,而且也没有类似英格拉姆图书公司(IngramBooks)与贝克泰勒(BakerorTaylor)配合亚马逊随订随到服务的通路商,能使网络书店得以维持最低的库存成本,再加上当时整个网络环境尚处于萌芽阶段,博客来本身没有一个来自实体世界的强大后台(像奇摩站[kimo.com.tw]、...
2001-03-13 -
岩石般的《昌耀诗文总集》
这是一本岩石般的书。它古奥、坚实。但这并不是说昌耀的诗古板、呆滞。昌耀作为汉语诗人,深刻挖掘了古汉语的矿藏,旧词重铸,赋予其一种新的含义和光辉。昌耀的诗歌语言具有一种润泽、鲜活的质地感。但在形式和精神上,他却与聂鲁达、惠特曼等大诗人相呼应。 让我们读一读这样的诗行吧: 照耀吧,红缎子覆盖的接天旷原, 在你黄河神的圣殿,是巨灵的手 创造了这些被膜拜的饕餮兽、凤鸟、夔龙…… 惟化育了故国神明的卵壳配享如许的尊崇。 ——《巨灵》 昌耀在2000年1月荣获首届“中国诗人奖”,2000...
2001-03-13 -
碧空如洗不是梦
在党中央制定出我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之际,青海人民出版社作为申报“五个一工程”图书推出一部精品力作《谁主环球沉浮——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长远大计”。所以,《谁主环球沉浮》的出版,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地球生命支持系统超负荷运转并日益凸显出脆弱的今天,保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
2001-03-13 -
我们是“新新女性”
在我的一生中,尤其是在编辑工作上,有两个人对我的影响很大。一个是我妈妈,她是一个非常敬业的记者和编辑,从小就培养我对文学的爱好和兴趣,训练我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另一个是我们出版社的前副总编徐安琳。徐副总编也是学管理出身,她思想敏锐,文字功底非常好,对编辑们的要求极严,而且善于与各种作者打交道,我们社的质量管理体系就是在她的努力下建立起来的。是她把我引上了编辑这条路,我很幸运,自己喜欢并热爱这个职业,10年来一直以她为楷模,希望能像她那样优秀。 目前在财经出版方面确实有很多优...
2001-03-08 -
撒娇?组稿?撒着娇组稿?
关于女编辑的优势和威风,在我进入出版社的第一天就有所耳闻。当时我还没从找工作备受冷遇的打击下完全恢复,听了这话就又不知天高地厚地怜悯起编辑界“受苦受难”的男同胞来。随着编辑业务的拓展和对这份职业本质认识的加深,我越来越觉得,女性之所以能在这个领域里如鱼得水,不是她天生有什么男性没有的优势,而是社会习惯认识(或曰偏见)在这个领域对她才智的发挥阻力较少,甚至助长了她的进步。除了生理解剖学的证据外,如果还有两性智力相当的社会学证据的话,最有力的证据将来自编辑职业。 优秀的知识分子以...
2001-03-08 -
“拿出书当日子过”
编辑工作中的“女性视角”可能有独特之处,但这个在我身上大概体现得不那么明显。有人说我做的书没有“女人味”,比方说“科学难题”呀,“战争史”呀。也许“环保”和“美学”有“女人味”,但我觉得与其说这两个方向有“女人味”,倒不如说有“人味”更合适,因为这是整个人类的事业,而且我这两类书的主编——吴国盛和刘兵都是在书业中声名赫赫的“男子汉”。所以,有时候你看着以为是编辑的性别造成的差异,其实却是人本身的差异。尽管我自以为自己的心地蛮“女人”的,但反思一下所做的选题,又的确有点阳刚过重...
2001-03-08 -
说说我的女同事
“女人是老虎。”细细想想这句话,还真有点道理。平时,别看身边的女同事整天花枝招展、浓装淡抹、嘻嘻哈哈的,可工作起来,比男同事更投入、更卖劲、更拼命。作为编辑,不论男女,都是以书来说话的。我曾对我社的编辑情况作过统计,荣获各种图书大奖的女编辑要比男编辑多,所编辑的图书荣登畅销书榜的女编辑要比男编辑多,荣获各种优秀编辑荣誉的女编辑也要比男编辑多。女编辑的成绩不仅比男编辑大得多,而且在她们当中,有画家型的、作家型的、学者型的、营销型的、领导型的,等等,有的名气大得很,我打心眼里佩服...
2001-03-08 -
“三八”,抬起腕来看看表
时光飞逝,新世纪的第一个“三八节”正迎面走来,对于沉浸在出版工作中的职业女性来说,脚步依然匆匆,案头照旧繁忙。“三八”作为一个特定的日子,唤起她们的特别反应也许就是下意识地抬起腕来看看表上的日历,以确定这个节日。我想,“三八”这一天的看表,对女性而言是一个象征,这个动作的意义不单纯在掌握时间,更在于寻找一份内心的精神定位。 “定位”是我常说的一个词。做人、做事,面对历史、面对时代,都需要有所定位。只是对于中国出版业的女性来说,工作中有时会萌生一种性别的自觉和沉甸甸的责任。现代...
2001-03-08 -
谁说女子不如男
20年前,我进入出版行业,鲜见该行业有女性领导。1984年,出版社有让我去当时的《旅行家》杂志担任副主任的动议,于是,我才了解到《旅行家》杂志社历史上曾有过一位杰出的女性主编——彭子冈。可惜子冈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被打成右派,从此,出版行业失去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 20年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不光是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造就了一批非常杰出的女性出版人,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趋势。 屡屡在畅销书、重点书之背后看到女性责编的身影。从这些成功女性编辑身上,女性特有的对人的关爱...
200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