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出新命题 引发新思考
《中国图书商报》的“环球书业”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版面。它传输国外出版业最新出版营销理念,及时介绍国外出版业的最新动态和走势,为国内出版社确定自己的出版营销战略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与参照。 这个栏目信息量很大,新闻性很强,对于各国图书市场的变化的介绍、各国出版品种变化、阅读行为的变化对世界出版业影响的介绍,电子时代对于出版业的冲击的介绍以及版权贸易的最新交易方法——-建立版权贸易网络平台等等,无一不给我们提出新的命题,引发我们对中国出版业现状和我们的出版发行工作的新的思考。 “环...
2000-01-07 -
借鉴书业创新和市场运营
我们在中国土地上做出版工作,不仅应对国内的社情民情有较多的体察和认识,而且应对海外的同行有较多的了解。做出版工作,做选题策划,是知识性很强又必须有创新意识的事情,开拓一个新的选题,策划出版一部新的著作,是一个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过程,也是知识创新和出版创新的过程,绝不可简单化或人云亦云。《中国图书商报》这些年来辟专版介绍环球书业和国际书情,给国内的编辑人员和出版人提供了一个了解海外同行的窗口,让人们知晓世界范围内书业同行的所作所为,知晓海外出版人从事书业实践中的创新活动和市场...
2000-01-07 -
环球书业·环球书情 两个可爱的版面
当前,在各种媒体上,对国外出版业的动向时有报道,而较为集中,较为生动,坚持不懈的,则首推《中国图书商报》之“环球书业”和“环球书情”专版,我们常常翻阅,最近更是不敢不读,生怕遗漏了重要信息。 出版是承载文化成果并加以传播的重要文化产业。现代中国的出版业,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与世界同行发生联系,而且日趋“全球化”。因此,密切关注国外的出版、发行动态,经营方式的变化,资本的流向,等等,并深入研究其对我国出版业的影响,乃至对本地区、本公司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
2000-01-07 -
开阔视野 他山采石
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是许多博学之士的共同特点,也是我们大厦人为之努力的目标。作为书店的工作人员,不仅可凭借工作的便利随时随地尽可能地多读书、多学习,而且更得益于广播、报刊、影视等媒体的熏陶与启迪。《中国图书商报》作为业内报刊,我们的关注之情则更重于其他。该报“环球书业”、“环球书情”版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其中有为读者开阔视野的世界各地书店管理、经营法则;有介绍专营特色书店之经验的“书业走廊”;还有英、美网上书店之未来经营;更有德国书商赢得市场的策略之系列等等。仅以“赢得市场策略系...
2000-01-07 -
感受世界书业的脉动
《中国图书商报》对国外书业的介绍,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兼顾亚洲、美洲等其他国家。其特色一是侧重国外书业的运作模式与成功经验,二是把握世界书业发展潮流,使中国书业感受到了时代的脉博,为中国书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回顾5年来《中国图书商报》(以下简称《商报》)对海外书业的报道,我认为不管给予怎么高的评价都是应该的。因为,自从《世界图书》停刊后,只有《中国图书商报》基本上每期都对国外书业进行大规模的报道与评述,其专版“环球书业”成为国内书业界人员了解国外书业动态的主要窗口,成...
2000-01-07 -
图书市场调研:给出版社进补
■图书市场调研是出版社编辑亟待补学的课题 ■图书市场调研是商报力图构筑的特色金字塔 ■图书市场调研是引导出版社走出困境的一张地图 ■图书市场调研是我们拓展《花季·雨季》品牌的有力依据 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行业资讯,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判断,是专业媒体一项特定的报道任务。为此,这些年来,《中国图书商报》在“市场调查”、“数据观测”和“畅销书榜”等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定期编发了一些整体的或个案的参考资料,引起了业内读者的广泛关注。我曾经想过,把《中国图书商报》重视图...
2000-01-07 -
重调查 书业兴
在出版界工作的人,常常有某种困惑,即是对出版业的宏观背景、出版链条的其他环节以及竞争对手缺少了解的渠道,因而制定所谓的战略构想时,总有些底气不足。有时依据某一局部或片面的信息制定的方案,到实际中一操练,常常是南辕北辙。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套方法准确、角度多样、涵盖面广的调查系统。幸好《中国图书商报》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由少到多、由浅及深、由局部至全面逐步建立起日臻成熟的调查报告系统。 年纪大了,工作忙了,杂事多了,学习进步的心思和时间都少了。难得有一份报刊能从头看...
2000-01-07 -
中国书业的“风向标”
■特色之一,是注重对国外出版动态的报道,包括对海外畅销书榜的报道,大陆出版考察团或人员对欧美及日本书业的考察报告、对国际书业负责人的访谈等 ■特色之二,是重视书评 ■特色之三,是《商报》创刊不久即重视各种调查,不论是读者调查、读书调查、图书市场趋势调查、月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调查等,这些调查都提供量化的现状与事实,很有参考价值 ■特色之四,是《商报》对特刊的处理,相当引人瞩目 ■特色之五,是年度的“十大出版现象” 1994年11月,《中国图书商报》推出试刊号时,我正告别近二十年...
2000-01-07 -
理念·风格与现代性
商报版式大气凝重 鹿耀世:(原中国社科出版社美编) 我一直很关注《中国图书商报》,我们家有一个箱子,专门是用来收藏商报的,没事我就翻出来看看,仍然很有感觉。 商报的版式我一直很留意,也很欣赏。早在《中国图书商报》还是小报的时候,版式就很大气、凝重,中规中矩,一派大家风范。 现在商报改成大报了,依然保持了过去那种大气,举手投足间很有大报的气势。 在我看来,好的版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眉清目爽型,一种是浓眉大眼型,像《北京青年报》就是浓眉大眼型,而《中国图书商报》则是眉清目爽型,...
2000-01-07 -
“上帝”眼中的《中国图书商报》
调查技术报告 在《中国图书商报》创刊5周年之际,受《中国图书商报》委托,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就《中国图书商报》读者满意度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调查。针对商报的重点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出版社、书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商报的普通读者,进行了问卷访问,了解以上群体对《中国图书商报》的认知程度与满意度评价,为《中国图书商报》巩固品牌经营思想、提升专业媒体形象提供有效的建议。 一、调查设计概况 本项调查包括书店调查、出版社调查和普通读者调查三部分。 在抽取样本书店时,研究人员充分考虑了特...
2000-01-07 -
出版经济:一个产业的视角
“九五”以来,出版产业经济发展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成长和壮大起来。这一方面反映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出版业加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也对出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九五”以来出版业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概括的了解。 一 “九五”以来,出版业的产业地位稳步提升,阶段性转移已取得成效,随着产业内体制改革的不断探索和深入,出版业整体经营思想和方式都在向生产经营型和管理效益型转变。过去多年未解决的“出...
2000-01-07 -
风起云涌图书城
全国最大的书城——-北京图书大厦 编者按20世纪的最后5年,是中国的图书城兴起,继而迅猛发展的5年。作为图书零售业支柱的图书城,在过去的5年里成为中国书业的标志性产物。 一石激起千重浪书城兴建获良机 中国书业的发行网点建设是在一派悲喜交织的背景中进入1995年的: 京都,1994年末,名扬海内外的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网点——-北京王府井书店因即将被拆除而停业,众多读者和书店员工一齐含泪向这中国第一书店告别。与王府井书店遭遇同样命运的书店在全国还有几家。 南国,一座营业面积1万多...
2000-01-07 -
全国部分3000平方米以上书城1999年简况
全国部分3000平方米以上书城1999年简况
2000-01-07 -
背景资料
中国图书发行业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这每个阶段又与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深化相辅相成。 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计算机技术首先在新华书店发货店开始应用,普及率较高,但多为单机运行,施用规模较小。 80年代中期,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在推行多种购销形式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发货由原来的单一批发折扣转变为多种折扣。这无疑增加了发货店业务的繁杂程度,同时也增强了发货店实行业务电算化管理的紧迫感,一些发货店陆续开始应用计算机。其间,北京发行所从日本引进的M—240D大型计算...
2000-01-07 -
计算机架通发行高速路
编者按过去的5年,是中国图书发行业计算机技术应用形成蓬勃之势的5年。5年的历程表明: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中国图书发行业的命脉,新世纪中国图书发行业的发展有赖于这一命脉的畅动、勃兴…… 当今的中国图书发行业,开办书城、实施连锁经营、快速传播图书信息、网上订货与销售等发展规模经营的多元手段,无不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休戚相关。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中国图书发行业形成蓬勃之势,正是在20世纪的最后5年。 “三把烈火” 引燃计算机 应用燎原之势 随着图书条形码的普及,众多零售店纷纷采用...
2000-01-07 -
订货会:归去来兮
编者按 图书看样订货会,诞生于1985年。1987年,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在秦皇岛举办了全国第一个大型订货会,1100人到会,参展品种8200种,4天成交1600万元,震惊了当时的出版界和发行界。13年过去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图书订货会成了全国出版发行界首屈一指的盛会。但当我们回顾近五年来的全国图书订货会,我们就会发现,原本是为了“取消中间环节”产销直接见面而出现的订货会,有了诸多发展,为出版界做出了诸多贡献的同时,也有了许多许多的回归。 社店联合 大旗一举呼啦啦 在第八届首都图...
2000-01-07 -
全国书市:嬗变与期待
编者按 1980年第一届全国书市在北京举办的时候,几乎是一个较为纯粹和单一的图书展销活动。只是那时,十年动乱刚刚过去,人们对图书、对知识的饥渴,人们对书市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和狂热购买行为,实实在在地刻写出卖方市场的种种特征。后来,随着“书荒”的得以缓解,书市虽仍是年年办,其规模和销售码洋虽仍是年年拔高,但就书市本身而言,无论是它的功能,还是它的性质,都在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最近的五年里显得尤为突出。 变化之一 电脑登堂入室 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全国书...
2000-01-07 -
民营书店:如何走向新世纪
○香饽饽也只是香飘百里 ○期待游戏规则的呼吁 ○管理是瓶颈原因在人才 ○联合及连锁不仅仅是概念 编者按 民营书业在新时期的再度兴起已经20年了,但真正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发行力量还是近几年的事,这几年不仅诞生了一大批颇具实力的大店,而且成熟了一批名店。民营书业的整体社会影响进入了一个定型期。当我们在新的历史界点回望民营零售店的成长历程,它的成功与失落,活跃与暗淡,影响与局限错综纠缠,百般滋味难以一语概之。由于其成员结构越来越多样化,激赏和讨檄接踵而来,规范市场成为共同的目标。在...
2000-01-07 -
图书俱乐部 成长的烦恼
外研社读者俱乐部专版书 爱书人俱乐部会刊 席殊好书俱乐部会刊 贝塔斯曼书友会会刊 作为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图书俱乐部是书业图书销售的补充渠道。特别是近几年,图书俱乐部发展很快,不仅规模日渐扩大,而且功能不断补充,前景十分可观。 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图书俱乐部还停留在邮购、提供购书信息咨询等初级层次上,并因各种条件的制约,而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从规模效应上来讲,目前还没有达到推动书市的程度。 春江水暖: 图书俱乐部破土而出 1995年,广州、上海、北京、沈阳等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图书俱乐...
2000-01-07 -
其它主要图书俱乐部一览表
其它主要图书俱乐部一览表
20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