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价格弹性与图书营销的价格策略
相对于其他商品,一般来讲,图书的需求弹性是较大的,原因如下:一、基于当前我国的经济文化状况,图书尚未成为生活必需品,对多数人而言,由于收入的原因,图书还只是奢侈品。因对图书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有限,价格发挥的作用就会较大;二、替代读书的文化消费活动较多,有传统的影视、有新兴的互联网等。替代品多而易得,图书价格升高,将有可能使读者转向其他文化消费活动。三,图书耐久性较强,易于保存、租借和传阅,通常这类商品的需求弹性也较大;四、图书的总体价格相对于多数人的收入而言还是较高的,读书人的...
2001-11-08 -
现况低迷的台湾图书市场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台湾的图书市场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书店的现象 一、金石堂连锁店目前包括20家加盟店,共计102家,为了因应开店资金压力,业绩不理想及降低库存压力而大量退书,在台湾书店最大通路优势下,以进书配额限制来要求出版社、中盘供应商,以寄售、降低折扣销货结帐,或结帐保留款、延付帐款等方式来满足营收不佳之困境; 二、诚品书店是台湾读书人的最佳去处,目前有40家店,为因应诚品全球网路书店及实体书店的发展,今年正式成立了“诚品物流中心”,将原由供应商送各店的物流...
2001-11-08 -
开栏语
从本期始,本报新开辟“传媒广场”栏目,将每月两次奉送给你一份“营养”全面的大餐。我们的宗旨是,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丰富的信息,让你在信息的浪潮中猎取最有价值的情报。“传媒广场”设有三个栏目:研究论坛、新闻评述和台港澳速览。在“研究论坛”,你将有机会聆听业内人士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在“新闻评述”,你将听到不同媒体对重要新闻的不同评述;在“台港澳速览”,你将了解到三地出版业的最新情况。“报刊文摘”希望能为书业商务人士在行业外的对照与行业内的沟通上建起一条捷径
2001-11-08 -
辞书出版质量与辞书市场净化
编者按 辞书编纂水平往往是一国整体学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直接反映,在国民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0年代以后,伴随着我国辞书事业的空前繁荣,也出现了出版数量失控、伪劣辞书数量增加等消极现象,“王同亿现象”就是发人深醒的一例。本文针对我国目前辞书出版的问题,反思实质,提出措施,希望能引起辞书出版人对此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辞典之为典,在其对国民教育和民族文化建设的意义非同凡响。保证辞书质量,提高辞书出版水平,就是维护辞典之为典的严肃性。新中国辞书出版从无到有,从短缺到繁荣,仅用了...
2001-11-06 -
编者的话
我们这次几乎是以爆炸般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期刊报道的。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有三点:一是中国期刊大展即将举行,对于中国期刊业这一新世纪的盛会,我们应当有所表现;二是中国期刊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作为这一过程的参与者和观察者,我们本能地具有某种话语冲动;三是此举无疑表明了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我们将更多地介入期刊报道,从而为业界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大餐”。 为策划此次期刊专号,我们主要遵循了两条思路:一个是抓热点、抓现象,希望做出深度且及时的新闻报道,这方面《演绎...
2001-11-01 -
演绎一段非常时期的“爱情”
《新闻周刊》停刊数周,与资方合作几陷停顿;《丽莎》出品人出局,刊物运作困难重重;《新财经》数易其主,各方说法不一……面对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结局,刊业如何应对资本风险。 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业的衰落,传媒业已成为继互联网之后新一轮投资热点。受各种理性或非理性因素的推动,杂志与资本的联姻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年初以来,仅财经领域即有十余种新杂志投入市场。传媒业进入人们的视线,并紧紧攫住了投资者的目光。然而,资本联姻所带来的并不总是杂志的发展壮大,相反,由此引发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已充斥...
2001-11-01 -
文化产业:挑战与出路
编者按 最近,在中国即将入世的大背景下,关于跨国文化资本进入中国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据悉,一些国外电视台正在同中国有关部门研讨在广东实现节目落地的可能性。为此,记者与国内著名政经杂志《南风窗》半月刊的总编辑、去年在美国留学一年的秦朔先生进行了对话。秦朔是国内最早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之一,1993年就出版了《大脑风暴——文化工业探寻》一书。 冲击与回应 记:国外的文化巨头进入中国将是不可阻挡的,虽然以我们目前文化产业界的实力无法与之抗衡,但对文化企业而言是否也是机会,是与巨人联手...
2001-11-01 -
媒体与资本联姻:眼睛要睁大
对媒体的投资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那么媒体在与资本联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合作双方关系又是怎样?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 媒体与资本联姻要注意什么 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眼睛要睁大,媒体方与投资方要彼此看清楚。因为投资媒体是有风险的,媒体产业有其特殊性,在产业运作上不同于其他产业,表现得更为复杂。合作前双方必须做好沟通,对对方有清楚的认识,看双方在理念上是否接近、能够彼此了解,目标是否一致,在运行机制上是否具有契合性。 投资方如何选择投资对象 首...
2001-11-01 -
中国刊界靠什么吸引人才
近来传媒成为投资的一大热点。资本的涌入使得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期刊人才一时成为稀缺之物,一场人才大战就此拉开序幕。在这场由投资转向引起的传媒热中期刊急剧升温,竞争加剧,期刊从业人员在这场资本风暴中直接收益——身价升高、收入暴涨。 财经杂志 “钱”途殷实 财经媒体在以前几乎是一片空白,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市场对此方面的内容表现出强劲的需求。加之网络媒体转型和上市公司的投资转向,财经媒体热在中国悄然兴起。财经媒体热是媒体热中最先突起的一个亮点。 在今年兴起的财经媒体热...
2001-11-01 -
瞧瞧人家
表一美国杂志编辑人员的基本工资平均水平 表二美国著名杂志主编2001年的收入 2001年度美国《对开:》杂志“杂志编辑薪酬调查”,以这样的方式归类编辑人员以及他们的职能:主编(EditorialDirector/EditorinChief,斜线之前的英文定义职位的功能,斜线之后是这个职位通常的头衔名称,下同)、执行编辑(Editor/ExecutiveEditor)、编辑部主任(ManagingEditor)、高级编辑(SeniorEditor)。《对开:》把四类编辑人员中除...
2001-11-01 -
跨世纪的繁茂和发展
编者按 随着中国期刊展的隆重开幕,由1500家期刊组成的“中国期刊方阵”正式登场亮相。它预示着中国期刊正向着更大规模、更高质量、更多人才,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迈进,托起中国期刊业壮丽的明天。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好,李司长。新世纪中国期刊展马上就要举行,本次期刊展重点将是推出“中国期刊方阵”。请问中国期刊方阵政策出台背景是什么?其政策构想又是什么? 李宝中司长(以下简称李):2000年8月份,新闻出版署在广西北海召开了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工作会,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社长、...
2001-11-01 -
聚焦目标读者 整合拓展渠道
《今古传奇》是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老牌通俗文学期刊,经过20年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以《今古传奇》单月号为基础,以《今古传奇》双月号、《今古传奇》故事版、《今古传奇》武侠版为延伸的“一拖三”的格局。《今古传奇》杂志依托自身的品牌优势,根据市场状况整合发行渠道,屡屡创造通俗文学期刊的发行奇迹。为此,记者采访了《今古传奇》宣传策划部部长杨延俊。 记者:《今古传奇》在创刊初期就创下了当时期刊单期发行量之最,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刊物的发行量下滑幅度比较大,您能谈谈当时的情形吗...
2001-11-01 -
新刊忙择渠 老刊重固渠
新刊 渠道设计选择是重点 21世纪是期刊竞争的世纪。当前,我国期刊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上升阶段,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创期刊涌入市场,而新创期刊进入市场的难度亦日益加大。以往,只要有新的刊物出现,经销商就会着手抢刊,培育市场,获取利润。而今这种现象已不复存在了,随着刊物品种的增加,新创期刊进入市场的门槛是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究其原因,不外三点:一是期刊市场尚未发育成熟,缺乏必要的市场规范。二是期刊定位趋同现象严重,新创期刊甫一出世就被淹没在大量的同类型刊物中,难以被读者发现,...
2001-11-01 -
期刊广告经营寻找更有力的支撑点
广告经营的重要性谁都清楚,但说到广告经营的效果,各家期刊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广告经营是期刊经营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大多数依赖广告收入而生存的期刊来说,面对广告商的广告版面销售比面对终端读者的内容销售更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销售就是关乎期刊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 广告经营的重要性谁都清楚,但说到广告经营的效果,各家期刊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问题期刊广告经营难,是大多数期刊在销售广告版面时的最大感受。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期刊广告经...
2001-11-01 -
美国杂志的广告营销
在美国所有常年出版的杂志中(估计有2万2千种),绝大多数杂志的经营收入都低于1千万美元,只有54家的广告版面销售收入超过5千万美元。随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杂志社意识到,他们必须把自己视为广告客户营销计划中的重要解决方案,或者能够部分地解决广告客户的营销挑战或难题。 广告版面销售需要掌握这个杂志所服务的市场状况,以及广告客户自身面临的营销压力和广告在未来所能产生的效果。这个工作需要创造性、对营销的理解和足智多谋的人来担任。广告销售的营销方法涵盖了包括说服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和...
2001-11-01 -
盘子小潜力大
编者按 杂志广告市场的崛起只是近两年的事情,天意华广告公司总经理周穗青却早在1998年就敏锐地看到了这个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经过几年的发展,天意华广告公司在杂志广告领域的运作渐趋成熟,周穗青对杂志广告的操作也形成了独到的观点。 记者:2000年,中国杂志业的广告收入约为1134亿元,较前一年增长了49%,是所有传媒中增长最快的。作为业内最知名的广告销售代理公司之一,这种广告经营状况的巨大改善,你们可能是最大的获益者。 周穗青:不能这么说。但公司的确在这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2001-11-01 -
分水岭 1995年以来的中国期刊业
业外资本开始适度参与期刊经营 对于严重缺乏资金的中国期刊业而言,业外资本的参与可谓是必要而及时的输血过程,为中国期刊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同时,由于投资人往往并不将自身的野心局限于某一种杂志,因而对于中国期刊业的集团化和规模化而言,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诚文化企业集团最早参与广州《希望》杂志的投资和经营,在业内取得了普遍的好评,其后又对国内数家期刊进行投资,形成了某种基于业外资本、以经营为纽带的集团化的雏形。此外三九集团对《新周刊》的投资也被认为是业内的佳话。目前国内较受瞩目...
2001-11-01 -
变数丛生的现实与未来
编者按 采访顾克毅,是朋友推荐的结果,理由是以顾克毅的身份,当能对国内刊业做出更中立、客观的评价。有一点不能忽视的是,顾克毅和他所在的公司,在国内刊业有着虽重要但不为人所知的地位——深圳利丰雅高是国内最早开拓高档彩印杂志市场的印刷厂商之一,而今它在国内已经拥有了百余家高档彩印杂志客户,其中不乏《瑞丽》、《ELLE——世界时装之苑》、《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等这样的大派刊物,仅凭这一点,采访这样一家公司的副总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更重要的是,顾克毅本人这几年在国内杂志市场的摸...
2001-11-01 -
好风凭借力
总体而言,中国期刊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传媒业其他部门的发展。比之于电视、报纸甚至新兴的Internet媒体,期刊业在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方面显得不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尤其显著。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期刊业的体制。由于各个期刊分属于不同部门管辖,造成每一家杂志社都只能采取“独门独院”式的经营方式,从而无法形成规模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约8000种期刊分别由约5000家杂志社运作,平均每家运作的期刊仅为1.6种。而国际经验表明,出版单一期刊品种的出版机构几乎是无法生存和发展...
2001-11-01 -
船快波浪推
美国杂志出版业是一个成熟度非常高的行业,其中拥有一个完整的、效率越来越高的服务体系,虽然国际化、集团化、跨媒体经营的出版集团往往能够自己解决很多问题,他们不太需要行业服务,但是对于数量众多的中小杂志社来说,美国完善的行业服务让他们对自己的经营困难找不到太过外部的理由。 无论是商业公司还是非赢利机构,我们关心构成这个服务体系的公司和组织,他们的服务有哪些,针对的是杂志出版经营的哪些需要,以及这些服务提供者本身是如何生存和经营的这些基本的情况。 ■行业协会美国杂志出版业的行业协会...
20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