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学术品位弘扬人文精神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以扶植学术出版和推进当代中国学术文化水准为己任,推出了一大批学术精品,逐渐在出版界、文化界、学术界确立起自己高格调的公众形象与鲜明的出版特点。 国学大师丛书》(28卷)、《二十世纪欧美文论丛书》(10本),分别致力于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整理、介绍和积累,沉潜切实的学术功力,严肃认真的文化行为,规模宏大的句意构想,有力地演绎出该社的锐意求精。 学术史著作已基本形成系列化:《灵根与情种——先秦文学思想研究》(胡晓明)、《香港文学史》(王敛丛)、《台湾文学史》(玉仲...
1998-01-02 -
外国文学系列:精优尖蔚然形成规模
外国文学是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的名牌项目,七八十年代,本社即以《茶花女》等世界名著风靡全国。今天的他们继承了这一传统,在外国文学作品的出版上精耕细作,使之在两个方向上稳步发展: 一是组织出版世界著名作家的个人作品集。已推出的《马克·吐温选集》(10种)是国内最全面最权威的马克·吐温作品集。对于整整一代读者而言,它唤起一种青少年时代的温馨回忆。《屠格涅夫小说集》(5种)囊括了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俄罗斯的美丽与俄罗斯的忧伤尽在其中。即出的《杰克·伦敦小说...
1998-01-02 -
我要开一间‘思想者书店’
北京现在的书店比比皆是,由单一的新华书店发展到“万圣”出山、“席殊”亮相;“风入松”的学术气、“国林风”的高品位,各有各的特色,都有自己的招数来吸引读者。如“京味”开设讲座,“三味”办音乐会,“三联”作者签名售书,形成了到处飘书香的格局。这种局面下,我还想再办一间“思想者书店”,加入文化人的行列。 之所以命名为“思想者书店”,是受罗丹的雕塑的启发,由书籍的“智者的桂冠、旅途的伙伴、家庭的益友”这一特殊生活品的功能来定位自己书店的管理策略、设计自己的经营特色。假如我已拥有这间书...
1998-01-02 -
春潮涌动 百舸争流
刚刚过去的1997年,实在是令中国书业界既兴奋又紧张,既匆匆如白驹过隙,又悠悠似小河流水。这一年,在纪念商务印书馆成立100周年暨中国现代出版业10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和反思100年的出版史,中国的出版人有了更多的觉醒、更多的义无反顾;这一年,香港回归祖国,带给大陆出版业的不仅仅是种种观念和操作方式的接轨,更多的则是觊觎着中国市场而把香港作为桥头堡的几乎所有国际型的大出版商;这一年,党的十五大再次竖起了一方里程碑,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产业化已成了不可逆转的潮流,而更多地踏着计划经...
1998-01-02 -
MBA热
1997年,MBA开始成为经济管理类读物中的主题词。 这个出版热点,应该说是从经济类出版物中旁溢出来的一个主题,它的出现,伴随着的是1997年开始兴起的研习或攻读MBA的热潮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 一时间,多家出版机构纷纷应对这样的市场需求,快速推出MBA主题读物: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12小时MBA》,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MBA课程系列教材》,中信出版社出版的《MBA十日读——美国著名商学院课程精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12小时哈佛商学经典》,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1998-01-02 -
1997十大出版热点
1997年,出版界热点纷呈——本文撰述的如下十个出版热点,可谓挂一漏万,九牛一毛。于是,检点这些热点中的冰点,亮点中的盲点,便成为本文勉力为之的唯一动力。辛辛苦苦的一年过去了。热热闹闹的一年过去了。丰富多彩的一年过去了。磕磕绊绊的一年过去了——更好地营造市场、传播书香,对已经到来的1998我们寄予更多的希望和祝福。
1998-01-02 -
名人传记热
1997年,名人传记的出版热火朝天。 就名人传记这一选题品种的实际出版情形来说,层面丰富,品种多样——有描写在黑人移民家庭长大的穷小子经过奋斗梦想成真故事的《我的美国之路》(鲍威尔传昆仑版),也有文化老人张中行先生的回忆录《流年碎影》(社科版)。有将缪塞和乔治桑、萨特和波伏瓦、拿破仑和约瑟芬、叶塞林和邓肯、罗丹和卡米尔等——联袂推出的《情侣双传》(10种/长江文艺版),也有细心梳理梨园家世的《京剧泰斗传记丛书》(10种/河北教育版)。有严谨不苟的《海明威》(中央编译版),也有...
1998-01-02 -
经济读物热
1997年,经济类读物与沸腾的经济生活一唱一和,互为波澜。 和几年前剪刀加浆糊炮制而成的诸多“经营谋略”与“点子大全”层面的“经济类”读物迥然相异,以经济生活的热火朝天为背景的经济类读物已经开始告别“小儿科”,迈上新台阶。 一是层面丰富。从理论介绍(如人大版《经济科学译丛》/8种),到个案分析(如海南版《大收购——华尔街股市兼并风潮》/布莱恩·伯翰等著),从入门教科书(如人大版《经济学》/斯蒂格勒茨著),到投资谋略(如中信版《现代企业投资精要丛书》/5种),从企业管...
1998-01-02 -
新科普热
1997年,“新科普”大旗之下人才济济。 一方面,由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继续推出《科学大师佳作系列》(8种),湖南科技出版社继续推出“第一推动丛书”(5种),三联书店推出引进版《科学人文》系列(已出6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科学观念丛书》(8种),山东教育推出《新视野丛书》(第1辑/10种),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续出《科学与人丛书》(新10种),江苏教育出版社推出《金苹果文库》(10种),“科普”概念得已延展和重新阐释,一方面,或旨在反思技术文明,或意在为新学科、新思想...
1998-01-02 -
读书随笔热
1997年,在延续多年的随笔的持续热销中,读书随笔成为热中之热。 说不清是因为看别人“读书”已经成为时尚,还是因为匆忙的现代人已没时间读书、因而看别人读书至少能够聊补于无,那类以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为抒发载体的随笔、杂感类文字的出版,这一年尤其昌盛。 在这类读物中,影响和规模较大的有辽教版的《书趣文丛》(5辑50种),北京版《现代书话丛书》(2辑16种),华文版的《东轩书趣文丛》(1辑20种),中央编译版的《读译文丛》(4辑40种),上海文汇版的《阁楼文丛》(1辑5种),浙江人...
1998-01-02 -
心理自助热
1997年,心理自助类书籍走俏,一间间面貌新鲜的“纸上医院”正陆续开张。 在这类图书中,不仅传统意义上诉求于“生活知识”、“生活技能”的自助书的主题继续细化,而且,就整体而言,心理自助书开始出现品种繁多,诉求丰富多彩的格局。 一是诉求于“生活困顿”。如甘肃人民版的《常常感动》(邓康延著),吉林人民版的《心灵鸡汤》一二三集等就都是。这类温馨生活故事的风行一时,一来因为它们篇幅短小、内容精炼、风格朴素,二来因为它们大都以抚慰人心焦苦、颂扬人性真善为题旨,形如温暖有加的心理按摩。它...
1998-01-02 -
怀旧题材热
1997年,以怀旧为或显或隐主题的出版物,形成旋风。 一类是以对于历史的梳理来怀旧,如商务版的《商务印书馆百年大事记(1897—1997)》,山东画报版的《风雨中的雕像》(李辉著),北大版《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本),中央编译版的《风雨浮萍》,《风雨五载——莫斯科中山大学始末》(孙耀文著),北京版的《燕京旧闻丛书》,远东版的《前世今生》(素素著)等等。 另一类是以出版已故作者文集的形式怀旧,如上海三联版《海子诗全编》(西川编)、《骆一禾诗全编》(张夫编),百花文艺版《罗兰&...
1998-01-02 -
网络读物热
1997年,随着网络热的升温,以网络为主题的读物开始成为出版热点。 较早出版网络主题读物的,是海南出版社。他们出版的《网络为王》在网络热潮席卷全国的第一时间点推出,该书以资讯丰富取胜。截止到年底,该书行销已超过10万。到了1997年下半年,网络主题读物已成遍地开花之势——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网络席卷全球风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网络经济》,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网络化生存》,兵器工业出版社则推出了包括《网络人生》、《网络资源大全》、《网络技巧大全》等在内的网络主题系列丛...
1998-01-02 -
文集热
1997年,文集(含个人全集或选集)的出版波涌浪起,持续火热。 时代文艺出版社推出了18卷本《略萨全集》的前9卷,其余的9卷将在1998年内出齐。作家出版社推出了4卷本《斯泰因文集》——这是这位现代主义文学奇人在中国的一个完整的亮相。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9卷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10卷本的《卡夫卡全集》,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5卷本《周国平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2卷本《董鼎山文集》,河北人民出版社推出8卷本《张岱年全集》,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4卷本的《吴亮话语...
1998-01-02 -
日记热
1997年,日记出版开始被一些出版人看好。 和若干年前某出版机构出版日记体裁的名家随笔,因而其真实性遭到读者质疑的情形完全不同,一九九七年日记的出版颇具特色。 年初,海南出版社推出的《安妮日记》——这本被英国人选为影响世界的100本书之一的日记,其出版时间,与它在英国本土出版的时间已大致同步。 七月,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续推出《陈村日记》、《魏明伦日记》、《朱玲日记》、《陈丹燕日记》——将现代人的当下生活最真切也最迅捷地反映在出版物之中。 九月,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顾准日记》——...
1998-01-02 -
1997十本有影响力的书
《关键时刻——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 今日中国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本书由国内36名青年学者联合撰写而成。关注现实,关注当下,是这部政府之作的主要特色。书中所开列的当今中国所面临的27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既是焦点,又是难点,没有现成的答案。 可贵的是,本书的学者作者们勇于直面这些焦点、难点。与改革初期的一些政论“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形不同,这些学者们的论述、意见、建议是建立在大量数据调查的基础之上。这使得本书不仅内容丰富,思想尖锐,而且资讯详实,言之有物,避免了空泛议...
1998-01-02 -
对书业改革几个热点问题的思考
本文提要 ■目前,出版行业的法制建设和市场管理远远不能到位,中国出版放开的条件还不成熟 ■中国出版产业资本不仅不能与国际出版产业资本相比,即使与国内其它产业资本相比也是望尘莫及 ■目前中国课本教材出版发行的体制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有助于中国出版业与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资本相抗衡 ■中国出版业的改革应从实际出发,对新华书店不是“放小”而是要“抓大联小” ■一般图书发行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只指责某一个方面 ■“地区封锁”主要表现是个别省级发货店...
1998-01-02 -
1997年——中国书业主渠道年
在中国书业史册即将揭开新的一页之际,掩卷追思,全国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在逝去的1997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1997年是中国书业史上的主渠道年。 六十华诞再现整体形象 1997年,新华书店迎来了自己的60华诞,从延安石窟走向全国的“新华人”以独特方式庆祝自己的生日,那既隆重又务实的店庆活动焕发了主渠道的生机。 “创三优”全方位展示自我 自年初起,全国新华书店开展了“迎店庆‘创三优’百日销售活动”,这是近十年来新华书店全系统开展的一场范围最广、声...
1997-12-26 -
畅销书变常销书有计可施
在书店的日常销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畅销书”,像钱钟书的《围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及大部分古今名著,这类书也是“常销书”,只要有货就一直抢手,成为图书销售中比较稳定的“热点”。但我们也遗憾地发现,此类“畅销书”时常断销,库中无货,使之不能成为“常销书”,销售受到影响,带来经济损失。 比如一册标价18.50元黄山书社的《古文观止今译》,由于价廉物美,一直是市场上的“畅销书”,自面市以来,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常销书”,在江苏镇江一商场书屋,前后两个月4次进货共销出近百册。但由...
1997-12-26 -
“新概念英语”的故事
《新概念英语》有了新版,而且是专为中国人修订的,三十年来全球唯一一次修改版。这个消息虽然才传出半个多月,但强劲的辐射波已经覆盖了大江南北。对于学英语的人来说,这若算不上喜事,至少也会是一大“新鲜事”。而对于业内人士而言,显然已不只是一件“新鲜事”那么简单,所发生的与将要发生的“新概念旋风”,势必要赋予我国出版行为一个全新的“概念”。 如果要问你为什么喜欢《新概念英语》,我想很多学英语的人会脱口而出:它的课文太有意思了。的确,这套教材的几百篇课文,几乎篇篇是妙趣横生短小精悍的小...
199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