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市场 突破“瓶颈”
湖南省出版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并且以其较强的发展潜力,正在朝着建设出版强省的目标迈进。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尚有一些情况末尽人意,特别是出版实物量即纸令增长平缓与产值、利润大幅度增长形成的强烈反差。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绎,以国营书店为主,出版社自办发行和集体、个体书店为补充的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各自的局限和困难,没有形成合力,没有促进湘版图书的生产实物量,甚至已成为湖南出版产业更大发展的“瓶颈”。 可以说,湖南出版、发行产业发展突破“瓶颈”的时机已经...
1997-06-13 -
“电影效果”+“中国特色”
《地球保卫战》是新蕾出版杜今年推出的一部大型国产卡通系列丛书。该书全套10册,在上市仅两三个月的时间里就销售了两万多套,而大16开彩色精装本也一下子卖出了30D0多套 社里综合读物编辑室成立时,在选题讨论会上,我提出了搞一套卡通读物,选题叫作“《地球保卫战》丛书”。 当时提出这个选题,是基于两种考虑。一是当时国外的卡通书泛滥成灾。在任何一个城市的任何一个书摊上,都能看到各种版本的、包括盗版的国外卡通读物。 我曾经花费了大约两周的时间逛书摊,与书摊者板聊天,与购买卡通书的孩子聊...
1997-05-23 -
踏上高速火车之后
由七、八个人,两间房、贷款30万元起家的外研社成立于1979年,发展之迅速,让所有地方社、部委社和大学社瞠目。只有100来号正式职工的外研社,1996年发货码洋2.5个亿,利润3800万元,每月发货码洋2000多万元,月回款1300多万元。年出书505种,其中新书100种,再版书400种,再版率高达80%。他们不担把国内英语工具书的水平提高了几个档次,其中好几个品牌的书还打败了竞争对手,形成独霸市场的格局。他们的音像制品影响大市场份额大,引进版权力度大效果好,许多时候基本可以...
1997-05-23 -
商务印书馆建馆中国现代出版百年庆典在京举行
本报讯(记者贾海燕) 1997年中国书业大事迭出,刚庆祝完新华书店60周年华诞,又隆重地举行了商务印书馆建馆和中国现代出版百年大庆。 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分别为商务印书馆建馆一百周年题词。 江泽民的题词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李鹏的题词是:“辞源开新字名著集大成”, 乔石的题词是:“继承发扬我国出版事业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李瑞环的题词是:“传播知识推进文明造福大众”。 5月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商务印书馆建馆暨中国现代出版一...
1997-05-16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仰视商务,感到一种肃穆:阅读商务,感到一种力量仔细一琢磨。这肃穆和力童来自一种理想和精神 商务走过了100年。100年的商务聚集了也造就了许多英才,这些英才支撑了中国出版很多很多年。没有他们,很难想象中国出版的现在。他们是一大群。历史太厚重,在这里,我们的篇幅只够写下三个人的名字 夏瑞芳我以我血荐轩辕 作为商务的奠基人,夏瑞芳在创业伊始就显示出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见识和魄力,这表现在他很好地抓住了并利用了社会变革世事激荡提供的机会,扎扎实实地构建了一座宏伟的出版大厦。这座出版大厦...
1997-05-16 -
浪漫骑士 行吟诗人
日本人爱把人生喻为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凋谢了。小波的生命就像樱花,盛开了,很短暂,然后就溘然凋谢了。 三岛由纪夫在《天人五衰》中写过一个轮回的生命,每到18岁就死去,投胎到另一个生命里。这样,人就永远活在他最美好的日子里。他不用等到牙齿掉了、头发白了、人变丑了,就悄然逝去。小波就是这样,在他精神之美的巅峰期与世长辞。 我只能这样想。才能压制我对他的哀思。 在我心目中,小波是一位浪漫骑士,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 小波这个人非常的浪漫。我认识他之初,他就爱自称为“...
1997-05-09 -
发扬光大优良传统 繁荣出版发行事业
在纪念新华书店60周年的时刻,我们同来自全国新华书店的同志们共同庆祝这一节日,感到非常高兴。 我们谨向到会的同志们并向全国新华书店职工和工作在全国新闻出版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新华书店是我党创办的新型书店,她的诞生掀开了党所领导的出版发行事业的新篇章。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支持下,新华书店坚决贯彻执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针,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日益壮大,形成了遍及全国城乡的一万两千余处发行网点、13万热爱发行事业的职工队伍,成为...
1997-05-02 -
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 开拓发行事业新局面
我们欢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纪念座谈会。 新华书店已经走过了60年,她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解放战争的硝烟里成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壮大。从初创时的一孔窑洞,几位老红军,发展到今天拥有13万职工的队伍、一万两千余处遍布城乡的图书发行网点。新华书店作为我们国家的图书发行主渠道,较好地完成了传播科技文化知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光荣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以来,新华书店随着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在...
1997-05-02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致新华书店成立六十周年贺信
诞生于延安清凉山下的新华书店已经走过了六十春秋。我谨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新华书店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向60年来在新华书店工作、战斗过的同志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以亲切的慰问。 新华书店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的集出版、印刷、发行为一体的机构,在革命战争的年代,新华书店所印制、发行的大量革命书籍,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冲锋陷阵,吸引着众多的进步青年追求真理,投奔革命。新中国建立以后,新华书店作为我国图书发行事业的主渠道,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97-04-25 -
纪念新华书店创建六十周年
本报讯 (记者 陈斌)与亿万人民群众有着不解之缘的新华书店,已经走过了60年的历程。新闻出版署4月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为新华书店成立60周年专致贺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出席座谈会。 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起到了传播真理、扩大革命影响、瓦解敌人的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
1997-04-25 -
发扬传统 营造未来
60年前的今天,在中国文化出版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新华书店在延安窑洞中诞生。这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人民出版发行事业经历十多年艰苦探索作出的重大决策。 新华书店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精心培育,我们党的三代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都先后为新华书店题字、题词。这既是新华书店值得自豪的殊荣,而且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出版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新华书店成立55周年时,曾经语重心长地写下了“继承和发扬...
1997-04-25 -
前言:风雨兼程六十年
新华书店于1937年4月24日在革命圣地延安创建,到今年已经60周年。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华书店作为文化出版战线的一个方面军,认真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为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为了追思传统,激励未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新华书店总店从1995年起着手筹备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的纪念活动,如修复延安清凉山发祥地旧址,兴建延安希望小学,组织全国业务知识技能比赛,开展迎店庆创三优竞赛活...
1997-04-18 -
抓住机遇 再创新的辉煌
新华书店在已经走过的60年的岁月里创下了夺目的辉煌和骄人的业绩。在战争年代,她把革命文化撒向祖国大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和平时期,她将知识的力量传递给各族人民,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前进步伐。如今,她又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新华书店的广大员工以自己的辛勤工作,为我们伟大祖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她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回顾新华书店60年的历史,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新华书店广大员工是一支非常能...
1997-04-18 -
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
新华书店从1937年在延水河边、清凉山下诞生,风雨兼程了六十载,整整一个甲子了。作为一名出版工作者,也作为新华书店六十年光荣历程的受益者,我与广大读者一样,感到由衷的喜悦。 新华书店最初是我们党创立的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在其后的岁月中,逐步发展成为专营图书发行业务的国有企业网络。这是一种有着中国特色的图书发行体制,在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六十年来,特别是建国以后,中国的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几乎很少有没读过由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的。新华书店成为知识分子通过出...
1997-04-18 -
奋斗拼搏再立新功
热烈庆贺新华书店成立六十年! 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靠两路大军,一路是武装大军,另一路是文化大军。新华书店是文化大军中的一支重要部队。为了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新华书店的同志不畏艰险,流血流汗,建立了卓越功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另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新华书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门。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新华书店的同志同样不畏艰险,正在奋力拼搏,再立新功。 具有六十年光荣历史的新华书店,面临着如...
1997-04-18 -
寻找历史的足印
编者按 为纪念新华书店建店60周年,我报特于近期寻访了延安时期的新华书店和新华书店总店部分历任现任主要领导人的情况。这七位同志,有的已离开人世,有的已进入古稀之年,有的正年富力强。不管他们当下处于何种状态,他们对新华书店所做的历史性贡献都同样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一代接一代所走过的历史足印,以丰碑的形式,勾勒了新华书店最激动人心、最波澜壮阔的史诗画面。在此,我们谨记下对他们的访谈、简介或他们本人的回忆,以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同时,这些纪念性文字,将超越简单意义上的回顾,更多地表...
1997-04-18 -
从延安石窟走向新世纪
在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党中央进驻延安的第一个春天——1937年4月24日,《解放》周刊创刊了。作为党中央机关刊的发行人新华书局(同年10月改名为新华书店),同时在延安清凉山万佛洞的一个石窟里诞生。 在陕北成串成片的窑洞群中,石窟显得格外清贫。然而,正是石窟这种坚韧厚实的独特品性,使驾着西北风,顺着延河水,追随革命洪流,悲壮而又辉煌地闯过了风雨沧桑的六十个春秋。 在延安摇篮中孕育诞生 延安新华书店创立的时候,其内部建制是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发行科。全部员...
1997-04-18 -
看往昔峥嵘岁月……
编者按:视觉是最真实的,在一定意义上,图片带给人们的历史感受比文字更加真切,也更加动人。在“新华”60诞辰来临之际,选编这25幅图片,期冀那些刚刚过去的、早已过去的岁月能再次呈现在您的面前——那怕仅仅只是零星的片断。
1997-04-18 -
烽火年代
▲《新中华报》1941年1月12日对新华书店的报道
1997-04-18 -
建国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