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时期
-
情系新华
新华书店是大家的“家”,当然,也是名人的“家”。在荧屏上,在小说里,在舞台上,在诗行中,在画卷里,那些生龙活虎的“名人”一旦出现在新华书店的店堂内,便成为一名普通读者。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从新华书店得到了什么?值此新华书店60华诞之际,我们特编发本版,以表达这些并不普通的普通读者对于新华书店的真情实感。——编者 赵忠祥:新华书店我少时的乐园 我从小喜欢看书。先是花1分钱,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到小人书铺租一本连环画,看个把小时,那里是我儿时的乐园。记得过“六一”儿童节,我最大的乐...
1997-04-18 -
“盗”高一尺法高一丈
3月14日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次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列入其中,从而使侵犯著作权犯罪具体条款正式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对侵犯知识产权官司颇有研究的《北京晚报》“包律师”、北京市华龙律师事务所陆军先生,将目前法规中对侵犯知识产权定罪的两个实质性文件进行了比较。 文件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1994年6月正式实施。文件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10月1日施行。文件二的主要内容大致与...
1997-04-11 -
各界寄语“主渠道”
王炜 风入松书店总经理 毫无疑问,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的中盘商,是一个非常现成的蓄水池和中转站,这样的文化网络,在市场机制下,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从二渠道的角度,希望这个网络统一开放,从中吸取所需。但是从目前新华书店的现状看,条块割据、贸易壁垒依然存在,这对图书传播的广度有约束。希望主渠道能以省为单位扩展至全国,形成横向交叉的树根形的网络。 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关系已不是原有的关系,在市场机制下,二者的关系将更实际,因此,新华书店有责任培养图书市场。对市场有足够了解的主渠道应起到...
1997-04-11 -
电话里的形象
过年回老家,接了乡下一位很久没有见过面的堂弟的一通电话。也许是电话线路太好,听筒里传过来的声音大得有点儿怕人,对方劈头问一句“喂,谁呀?”,自己抚着快被震聋的耳朵,恼得直想反问:“管我是谁,你找谁?”放下电话,耳膜不舒服,心里也别扭。 这时候,不禁怀念起写字楼小姐们接电话和打电话的职业化的娴熟来。“您好,××公司,请问您找哪一位?”“您好,是××公司吗?请找……”,轻柔、礼貌,不骚扰听者的耳膜,也不骚扰听者的情绪。 想想也好理解,对于半...
1997-04-11 -
为了让这本书成为传世之作
一本好书,既是出版工作者智慧创意的结晶,更是出版工作者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的体现,江西美术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中华正气歌》首创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新体例,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鉴赏、艺术品位之中,取得了双效益,去年该书发行达120万册。但该社领导并不满足,提出要精心修订,使这本书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 于是,他们精心策划了修订工作的三步曲。首先是对图书挑“毛病”,多渠道收集读者对《中华正气歌》质量的反映,或是登门拜访有关专家、学者、领导,或是到学校召开座谈会,或是认真拆阅读...
1997-04-11 -
电话:一加一大于二
过去的商人,有“行商”和“坐商”之分。行商们没有店铺,做大买卖的行商,得四处“活动”,做小买卖的行商,则走街串巷地吆喝,以弥补没有店铺的不便。坐商们有了店铺,则安稳得多,颇有点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的气度。 今天的行商,一部电话、一部传真就免了往日大半的辛苦,电讯往来间,俨然有了一间无形的店面。而今天的坐商,则依旧保持传统,稳靠着店面,坐等顾客上门,似乎全然没有意识到人家无形的店铺也有着火火的生意。 书店大概自古就是坐商,而且也是保持传统比较完美的一类,所以电话的普及虽然已经是数十...
1997-04-04 -
“魏厂长”该当何罪
电视长镜头:《岁月随想》盗版现场,印刷厂厂长魏思启面带微笑说,我们犯了错误…… “错误?”记者指着那满堆的盗版书问他。 这位厂长嗫嚅着想不出其他词。 其实,他只要找到鄙人,以本人潜心研究之所得,面授一番机宜,这点子事算得了什么。 鄙人妙计之一是,赶紧使眼色,叫厂里工人扶老携幼全都来,能哭能坐能躺甚至能跪的,待执法队走后按哭声嗑声和喊声大小论功行赏:都是国家企业,有饭大家吃,抓人封厂万万不能。 鄙人妙计之二是,老魏赶紧揉红眼睛作检讨,最好挤出点眼泪来,我们也是受害者,受了不法书...
1997-04-04 -
各界寄语“主渠道”
杨德炎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国外曾称中国是出版家的天堂。新华书店包销曾使出版社不必为图书发行操心,那是新华书店一统天下的日子。随着市场转轨,这种旧体制显出弊端,逐渐远离市场。现今全国只剩商务印书馆仍实行包销制,这里由于多年与新华书店相濡以沫的感情和商务的出书特点决定。然而怎样合作,什么方式更好,并不是静心不变,双方仍在磨合与探讨中。 新华书店旧貌新颜,书业有目共睹。电脑自动化管理进军主渠道无疑使传统的手工业方式和粗放型的码洋管理面临变革。硬件上去了,业务人员的素质越显重要。出版...
1997-04-04 -
各界寄语“主渠道”
侯样祥:中国文化报“书与人”专刊主编 小时候,印象中,新华书店是县城里最漂亮的建筑。尽管口袋里没钱,每进县城,总要进去看看,翻翻。 1982年上了大学之后,除了挤图书馆,就是去泡新华书店。至今摆在我家书柜最显眼之处的简装本“二十四史”以及大量史学名著即是当时节食简用从新华书店一本一本搬回来的。 1986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工作。读书人离不开书店,出书人同样离不开书店。从1990年始,我花了6年多时间主持编辑了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项目《抗日战争史丛书》(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
1997-03-28 -
铁“盗”游击队
说二渠道发财的都是靠盗版,有点冤枉,但说二渠道有那么一支“铁盗”游击队,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支队伍在书业界真是神出鬼没。他们不是“爬飞车、搞机枪”从鬼子的列车上掀下几捆货物,而是偷样书、行贿赂从社会主义的出版文化部门挖墙打洞,非法获取暴利。请看: 《围城》被盗版100万册; 《白鹿原》被盗版60万册; 《岁月随想》三个月前发行76万册时,发现盗版版本6种,有关人士称盗版已经超过正版。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教辅教材,更是年年被盗。河北一书商与印刷厂协定,每月盗印《...
1997-03-28 -
心灵对心灵倾诉
毕淑敏是当今声震文坛的一位女性作家。她17岁时就参军入伍,在西藏阿里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之后,或许正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的洗礼,她以其特有的执著、白雪般的圣洁心境、鲜活的悟性与灵气,入道文学。10年工夫,就发表了颇有影响的《昆仑殤》、《女人之约》、《预约死亡》、《红处方》、《婚姻鞋》等小说、散文作品达200多万字。 10多年创作生涯,毕淑敏曾获各种文学奖30多次。奖项对于毕淑敏似乎无关紧要,她看重的是读者,她说,各种获奖都是一种“过去时”,而“...
1997-03-28 -
发财与罚款
编者按:说起盗版,出版行业上上下下许多人都已是“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心境。盗版猖獗,屡打不止,越打越难打,出版者、读者深受其害不仅苦不堪言,却似乎连愤怒的劲头都没有了。 然而盗版毕竟是一种非法的、应该被禁止的行为。作为一家行业报,我们虽然对盗版同样无能为力,却有义务对其间的种种现象点之评之,批之判之,以引起世人的警醒。本报记者在进行了两个多月的采访、调查了无数人和事后,不能写长篇通讯,亦不能写长篇报道,只能写出这一“盗版系列说”。从本期起,我们将连载这一“系列说”,以表达我们对...
1997-03-21 -
各界寄语“主渠道”
什么是主渠道?发行体制改革后,主渠道有什么变化?在全国图书大市场中,主渠道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出版社、书商、读者对主渠道有什么样的希望和要求?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各界人士。从本期起,我们将这些采访整理出来,分4期刊发。 胡守文: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 主渠道的概念比较模糊。过去只有新华书店,没有自办发行,没有个体书商,无所谓主渠道、二渠道。前几年,二渠道对主渠道的冲击很大,历史地看,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冲破了大一统的、僵硬的图书发行体制。二渠道是中国独有的,是阶段性的...
1997-03-21 -
选题策划离不开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版行业作为产业定位的概念,越来越清楚了。因此,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加强对于图书市场的预测和市场培育的策划,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社出版的“外国名家散文丛书”的策划、培育过程,谈几点体会。 我们策划“外国名家散文丛书”时,正是制订“八五”规划之际。我们在80年代编辑外国散文名著的基础上,策划了100部的容量较全面地展示世界各国散文作品基本风貌的“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当我们在重新制订整套丛书的出版规划时,就采取了分辑出版,由浅入深,由熟悉的到生...
1997-03-21 -
蚂蚁洞的尺寸
“有口皆碑”和“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都是老话,开店做生意的没有几个不懂这里边的道理。美国一位著名营销学者给它下了一个现代版的注解:如果顾客对营销者的服务感到满意,他会对3个人说起,而如果他感到不满意,被直接传达这种不满意信息的就会达到11个人。 读这些数字时,还觉得有些夸张。等到自己真的有了切身经历,才觉得口碑的能力和蚂蚁洞的尺寸还远远不止这两个数字。 曾慕名去一家有名的书店,店很安静,书也不错,正准备好好过把淘书瘾,一位年轻的店员坐到了我旁边的书架上(书架的下半部是凸出的柜子...
1997-03-14 -
建言献策兴书业
编者按 全国人大八届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五次会议期间,本报记者走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结合自己的感触,对发展书业建言献策,本报今天特辟专版刊出访谈录,以使广大读者领略他们对出版发行工作的关心并从中获得启示。 宋木文:维护大局服务大局 宋木文(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 十几年来,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同,并深入人心。小平同志 生前顺利地完成从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向第三代领导核心的交接,这个核心也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同。全国人民...
1997-03-14 -
为发行改革推波助澜
是新华书店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我16岁就进书店工作)培养成一个多少能干点事的干部。我自愧贡献甚少。值此新华书店60大庆,祝愿新华书店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两个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行体制改革是一篇大文章,我有幸在改革的起步阶段为这篇文章添加过一段小插曲。 大家都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店之间长期实行包销制度。在建国初期,由于政治读物等书大量由公费购买,这种制度对保障供应曾起过积极作用。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
1997-03-14 -
书店就是我们的家
一九四七年春天,也是我一生中的真正春天。我在哈尔滨由一家私人书店的童工被党所创办的东北书店(原东北新华书店)录用了。从此,我走上了图书发行岗位,开始了有意义的人生 我在新华书店干了49年,于1995年9月28日办了离休。 记得49年前,我刚参加工作时,东北书店副总经理周保昌同志,用他那双温暖的大手拉着我说:“小鬼,从今天起,你就是革命书店的一名工作人员了,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哟!”。这短短的几句话,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成为鼓舞我一生不断前进的动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教育帮助下...
1997-03-14 -
40年的理想
寒来暑往,40个春秋过去了,现在我已经年过花甲。在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即将到来的前夕,我就要退休,离开我心爱的新华书店了。我实现了我为新华书店奋斗40年的理想 40年中,我有两次离开新华书店的机会,但都被我放弃了。 第一次是1965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结束的时候,社教工作队决定调我到电影院当会计,一是工作需要,二是考虑我个人生活困难。到电影院去工作,每月四个星期天的加班费、每天晚上放映的夜餐费,每月可多收入一、二十元。当时我左思右想,想来想去总觉得不应该离开心爱的新华书店。 ...
1997-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