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林”为何没能刮起旋风
怀着占有世界最大的市场的必胜信心,去年1月,世界著名的言情小说出版商——禾林出版公司,挟风携电地登陆中国。一年过去了,“禾林”的遭遇怎么样呢? 出版“禾林”小说的现代、外文两家出版社,去年同时推出了20种言情小说,其中印数最高的3万,最低的8000,这样的数字不能说很低,但与当年的“琼瑶热”、“梁凤仪热”甚而去年的“席绢热”相比,“禾林”显然远远没能“热”得起来。不仅如此,书店里同时摆放着“席绢系列”、“琼瑶系列”、“禾林系列”,销得好的是“席绢系列”,读者对其余两者均反应平...
1996-04-05 -
推倒历史的高墙
优秀的创意,往往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中产生。 寻找新角度 《绘画中华文明史》针对问题而来,它是一本由社长亲自策划的“大众精品”。 传统文化热形成至今,相关出版物大量出版,许多出版社甚至将此列为重点工程。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真正面向读者、富有吸引力的书为数不多。一如文明的浩繁、历史的沉重与久远,已出版的文库、大观、文丛要么高深莫测,要么帙帙长卷令人生畏。 “每个中国人都要了解自己国家的文明传统,这是确立‘自信’的必由之径,因为我们生于斯、长于斯,凭借着她,也发扬着她。”湖北教育出版...
1996-04-05 -
四川省店鼎力发川版
建立专职推销员队伍、外省发行站、省内批销分中心,聘请基层信息员 本报讯 四川省新华书店川版图书发行工作,1995年成绩喜人,1996年措施有力,受到各方的充分肯定。1995年,四川省店川版图书发行量增幅为历年之最。在省店总发货码洋6.78亿元中,川版图书有2.2亿元;其中,川版一般图书达6088万元,比1994年增长112.48%;川版一般图书品种达3016种,比1994年增加98.81%。 为了发好川版书,省店在全省大中城市新华书店和县级新华书店开展的“巴蜀名店”、“农村发...
1996-03-29 -
单本探路 弹性开发
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中国古典名著丛书”经四年的努力,已初具规模(已出6种,即出9种),获得读书界好评,在全国极少的一二种同类书中,不仅先走一步,得风气之先,而且就声势、影响和后劲看,亦难有匹敌者。 用“单本探路,弹性开发”来概括本丛书的策划过程,应该是比较贴切的。1991年,因工作的变动,我将家藏的一册《华英对照四书》拿出来请专家校注出版。该书是英国传教士汉学家理雅各的译本。恰在此时,读书界对中外文化交流很关注,对外宣传中国文化很迫切,让外国了解我们,不能只限于了解我们...
1996-03-22 -
海南省店:东风好借力
本报讯(记者游蓉烈) 为加强对音像市场的管理,进一步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前不久,海南省文体厅发布了“整顿音像市场的通告”。明确规定:“用于营业性的LD、V—CD、CD—ROM、CD、录像带必须在一级批发单位——省新华书店、省音像发行总社(含两家在市、县设立的发行点)购买或租赁,并经审核贴上我厅印制的‘准用防伪标志’才能使用。”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的音像市场历来既繁荣,亦混乱。全省19个市县,录像出租点、放映厅多达600多家,仅70万人口的海口市就有300多家,可谓...
1996-03-22 -
舞好舞活‘一条龙’
编者按 1996年是“九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各行各业结束本世纪、迈入新世纪的重要的一年。在国民经济这一层面和意识形态这一领域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的出版业,如何更上新台阶,创造出新的繁荣?这是出版业上上下下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报记者最近采访了部分省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各省的思路不一样,做法不一样,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了21世纪。 记者:经历了10年改革10年发展的我国出版业,自是远非几年前的状况可比。在今天来谈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来制定出版业本世纪的最后一个5...
1996-03-22 -
未经授权出版《萨特文集》受处罚
本报讯 近日,国家版权局作出决定,对未经授权出版《萨特文集》的中国检察出版社给予行政处罚。 去年底,罗大冈、郑永慧等8名译者向国家版权局投诉,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的由秦天、玲子主编的《萨特文集》(共3卷),使用的是他们的译文,但却没有取得授权。为此,8名译者请求国家版权局予以查处。 国家版权局经核实后,于近日作出决定:责令中国检察出版社销毁成书,并对其罚款5万元。这一决定是在中国检察出版社对译者进行了赔偿的基础上作出的。 据了解,目前出版社编辑出版各种中外作者的文集、丛书的现象...
1996-03-15 -
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加打击非法盗版活动座谈会
本报讯 最近,中宣部、新闻出版署及团中央陆续接到《中华儿女》1995年精萃本被盗版的报告。为此,团中央、全国青联3月4日下午举行了打击非法盗版活动座谈会,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座谈会。 经查,这种相继在全国各地出现的《中华儿女》精萃本盗印版,系个体书商所为。早在1995年11月,他们就做了盗印版的样书,并在广州图书交易会上征订。尤其不能容忍的是,在这3本一套、印数10万册、定价为29.70元盗印本的封面上,竟将林彪、江青、张春桥等人照片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照...
1996-03-15 -
既是精装精品又是畅销常销
1994年6月,武汉出版社慎重推出《少年博览·精品系列》(10册),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连续四次印刷10万套,近100万册,目前已销售告罄。1994年10月,《少年博览·奥秘系列》(10册)紧追推出,再版三次,共7万余套,发行近70万册。 1995年10月,《少年博览·诺贝尔奖故事系列》(10册)稳步推出,第一次印刷3万套,共30万册,目前已库存不多,准备再版。据悉,《少年博览丛书》已设计近30个系列。《少年博览·世界文学名著故事系列》...
1996-03-15 -
出版改革“五化”配套
“五个化”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产品优质化是目的,出版产业化是基础,经营集约化是方向,市场规范化是条件,管理科学化是手段 1994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提出了“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转移。”“优质高效”使深化改革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两个方面得到了统一,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如果说在“出版战略性转移”的“规模数量增长阶段”是以若干个单项突破为特征的话,那么,在“优质高效阶段”必须坚持改革的整体配套性。 出版改革整体配套性至少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
1996-03-15 -
借力升腾上青云
如果用“生逢其时”来比喻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母亲》的成功秘诀,是颇为贴切的。这本书的策划者——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由于抓住了世妇会这一特定的时机,乘势而上,不断扩大“战果”,对选题定位、编排体例、出版周期社会活动等环节进行全面策划,取得了可观的“双回报”,该书至今已发行120多万册,而且捧回了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金杯”。 不让时机失之交臂 现代出版营销学认为,对出版家来说,缺少的不是时机,而是感觉时机捕捉时机转化时机的能力。也就是说,出版营销的时机...
1996-03-08 -
远离市场孤军作战难成气候 发货店进销还需两分离
目前,发货店的组织结构暴露出三个致命弱点:靠近生产,远离市场;个体作战,缺乏整体资源的配合;进销全功能杂糅,工作难以细致。改革思路,一是进、销两大功能必须分离;二是组织结构应从“生产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 已历经十几年的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虽然仍未制造出一个完全公平竞争的图书市场,但竞争的程度已经迫使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做法的新华书店系统作出了一定的改革,例如集团化、推销制、代理制、超市售书、店社合作等等,还出现了“浙江模式”、“辽宁模式”。这些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行...
1996-03-08 -
图书商战中的女强人
具有悠久历史的关外第一大城——沈阳,近年在图书商战中涌现出一位女强人,她,就是马路湾新华书店经理初阳。 今年49岁的初阳,是位个头不高,貌不出众的女同志,她虽然体弱多病,但却有着男子汉的雄心壮志。自从她当上这个书店的经理,因敢于打破传统的国营书店管理机制,扬长避短,推出一个又一个改革新措施,使这个有着48年历史的老店,日新月异,经济效益逐年上升。图书销售额由1992年的60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1200万元,成为全市新华书店系统中的第一创收大户。 1992年,该店营业面积...
1996-03-08 -
总发行与总代理两个轮子转起来
在我国推行发行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总发行回归出版社和总代理问题的提出,应该说都是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但为什么总发行和总代理这两只轮子都转不起来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出版物市场建设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健全,发育不成熟,难以适应出版生产的发展要求。 对出版社来说,现在全国大多数出版社的人员编制不过五六十人,出书品种都在百种以上,其中传世之作,凤毛麟角,优质图书也在少数,多数是平庸作品,印数有限,加上储运机制、货款抵收的制约,要求单个出版社独立承担总发行任务,全部搞产销见面是很困难的,...
1996-03-08 -
浙江省新华书店改革思考与实践
改革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大船与小船的关系;积极性与责任性的关系,主业与多角化经营的关系;国有企业与多种经济成分的关系。 改革使浙江省店1995年销售额比上年增长58%,利润增长84%。 近年来,浙江省新华书店的改革不仅立足本企业的生存,更立足于在出版业中自身应起的作用。坚持“理论指导改革,改革坚持创新,创新符合国情、省情与店情”。 一、改革的理论思考 浙江理论界曾对发行体制的改革有众多的论述,其中有关省级店改革的观点主要有 1.出版物...
1996-03-01 -
“光明人”瞄准媒介热点
在刚刚鸣金收兵的第九届首都图书交易会上,《中国公民手册》作为光明日报出版社的重头戏成绩不俗:订货与租型达600万册。这本不足150页的《手册》缘何如此热销,出版社副总编辑安然坦言:顺应市场需求,抓住时机,制定有计划的营销策略。 舆论先行主动出击 1995年,新闻媒介将很大的空间留给了“公民意识和道德”这个议题。《光明日报》11月份开展的“呼唤公民意识系列报道”将这个社会热点升温,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也遥相呼应,纷纷开设专题。一时间,从中央领导到平民百姓聚...
1996-02-16 -
“小太极”应运而生
中国卡通读物至少已有50年以上的历史,曾经产生过一批有影响的作品。让我们回顾一下—— 祖孙三代看什么? 爷爷辈的,在30年代大多看过叶浅予先生的《王先生别传》,在40年代有更多的人看过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爸爸妈妈这一代人,多数看过《孙悟空大闹天宫》、《神笔马良》;小孙子这一代人眼界更宽,从《大灰狼》、《孙悟空》到《黑猫警长》,几乎家家都有。 但从90年代以来,国外卡通汹涌而来,几乎霸占了中国儿童读物市场。许多卡通读物充满着暴力、打斗、荒诞的内容,严重危害少年儿童的心灵...
1996-02-09 -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问世记
1987年底,根据对图书市场的调查我们四川辞书出版社了解到,由于诸种原因,我国宗教类的书出得少,特别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书更少,工具书几乎等于零。而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人口逾4万。对初中以上文化的广大读者。伊斯兰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两个读者群的数量都是巨大的、此外,世界上有众多的伊斯兰国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他们也渴求了解中国的伊斯兰。由此,我们萌生了组织出版一部中国伊斯兰辞书的念头。 这时,全国有两拨作者有编撰这样一部书的意向。一是北京中国社科院的世界宗...
1996-02-02 -
“二战”书潮环球扫描
恩格斯说过:没有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巨大进步为补偿的。其所以如此,前提是人类对灾难的深刻反省。二次大战结束五十年来,世界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然而,对于那场巨大的历史浩劫,人类一直没有停止过思索。于是,便有了纪念二战结束五十周年的环球书潮。 中国:全面展现波澜壮阔的一页 对于交织着民族自豪与战争痛楚的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格外珍视。据统计,我国约有108家出版社出版了250多种纪念二战的图书。其中国家“重点图书”18种,反映中国抗战的约150种,反映二战其他战场的...
1996-02-02 -
小说快手阎连科
与阎连科交谈,绝没有读他小说时的那种畅快和美妙。 阎连科是军旅作家,1978年参军,1982年提干,然后两度分别入河南大学政教系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深造,1991年毕业归队,先在河南开封,后于去年调入二炮电视剧制作中心,任编剧。 生于河南一偏穷小镇的阎连科,离开故乡已整整18年,18年的时间,城市生活和乡间生活的强大反差,足以使一个人脱胎换骨,由一个“农村娃”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兵,然而阎连科似乎很顽固,虽然18年的城市生活与20年的乡村生活只差2年,但这并没有使他有更多...
1996-02-02